返回第七百六十二章 秦国,楚国,风云起!(1 / 2)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多雪的冬天,咸阳分外寒冷。

    昔日的武侯府,已然恍然成了大秦的镇国公府。

    与城外不一般的飞鸟绝迹的光景不同,此时镇国公府却是人流涌动,达官贵胄往来不绝,苏劫一一回礼之后,便疲累的回到了暖阁。

    此时,李信,辛胜等人联袂被传唤了过来。

    几位将军如今虽然贵为秦国高爵,但在苏劫面前,已然显得有些唯唯诺诺。

    苏劫见到拘束的众人,不由开口笑道:“诸位入座,本公让你们来,也是有几句话带给你们。”

    李信身为众人此次伐楚的主帅,自然率先开口说道:“还请国公训示!”

    苏劫道:“不为他事,单为灭楚之事。”

    众人愕然。

    李信说道:“国公绝无虚忧虑,末将必当步步小心,绝不会因为楚国孱弱而放松警惕。”

    苏劫点了点头,笑道:“如此自然最好,本公从没有怀疑你们有灭楚的信心和实力,今日邀请你们到此,不为其他,只想问问,此番攻楚,你准备如何行军?”

    李信说道:“启禀国公,此次行军,我等几人已然商议,准备行走淮阳郡,直抵安陵于淮北南北相望!”

    苏劫蓦然点头,忽然问道:“若是本公记得不错的话,安陵城乃是当年魏襄王所封,此地方圆五十余里,魏国如今已然成为了我秦国的淮阳郡,这安陵君到是依旧坚守在安陵,你若借道,其未必会肯,你当如何去做呢?”

    安陵君虽然是君,但严格来说,应该叫做安陵国。

    整个国家,只有五十里。

    其乃是魏襄王之弟。

    魏国灭后,为什么秦国没有去攻打安陵国,便是因为,这个地方虽小,但是大义上,他是一个国家,就和当年卫国是一样的存在。

    以嬴政的脾气,肯定是不愿意对这样的国家动用武力的。

    众人一听,李信便立刻说道:“国公自不需担忧此区区数十里之国,李信此去,自会命人于其相说,让其将安陵作为我秦国驻军以及补给之地,区区小国,怎会抗拒秦国,只要末将开口,其必然胆怯就范,绝不会耽误秦国行军大事。”

    苏劫一听,暗道还好。

    于是笑道:“这样,本公便放心,不过,本公有一事还是需要于诸位将军明说的。”

    李信,辛胜,章邯顿时稽首道:“末将听令!”

    苏劫道:“一统天下为秦,乃是顺天行事,此前,本侯攻打燕国之时,秦国上下大政已然确定,天下之百姓,终归是我秦国的百姓,天下的臣子,终归最后依旧是我秦国的臣子,此乃为了天下一统,而未雨绸缪,诸位将军可明白其中就理?”

    “末将等明白!”

    苏劫接着说道:“大王每灭一国,皆不杀其臣,不弑其君,其根本原因,便是为了削弱列国诸侯的抵抗之心,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向安陵,怀秀,这样的小国之君,此番,你等前去借地,若是其抵抗,尔等也万不可随意杀戮,否则,大王此前所做的一切,便会如东流之水,你等当谨慎不可妄动!”

    “这?!”

    李信顿时问道:“此番灭楚乃是关乎我秦国划天下唯一之大计,若是这安陵君不肯,末将不杀人,强占可好?”

    苏劫摆了摆手,说道:“若是抢占,岂不是腹背受敌之嫌?若遇此事,你当好心劝说,灭楚不急在一时,实在说不通,你命人告诉本公,本公再给你想办法。”

    李信等人听到这里,顿时纷纷领命。

    说白了,国公的话今日算是直接和他们说清楚了,要打淮地,必须要经过和占领安陵,但是若是安陵君不肯,也不可杀他,更不可抢他的,只能讲道理!

    众人走后。

    苏劫这才长舒一口气,心思着遥远的安陵国,顿时会心一笑。

    李信等人来到了国公府外。

    顿时不解的问向左右:“国公今日的话,到底何意?楚国一郡都远胜安陵,何需在意这安陵君?”

    章邯接口说道:“末将却以为,国公所虑乃是站在统一大计上,如今,覆灭六国在即,若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安陵而让大王失信于天下,此举必然得不偿失,我等当好生劝说此人,虽不可杀此人,但逼迫此人的方法岂会少?”

    李信一听,顿时笑道:“不错不错,到时,他若不从,我等一围,吓他三日,必然出城就范。”

    众人大笑离开!

    ……

    接下来,数日,朝中政务一一进行,明里要修建长城了,自然多事需要筹备,巴蜀巨贾也要开始修建铁厂,与此同时,还命人从巴蜀原本的铁厂赶工制造马具,以补开春之后对北境的战事。

    对于一系列的大政调度,各署会商多日,已然拟定了初步的方案,与此同时,还要面对楚国的战事,趁这寒冰之际,已然开始征调粮草辎重以及各路兵马。

    一份又一份的王令从咸阳宫朝着四方下达。

    然而,这暗中的汹涌,却欲加翻腾。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