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三十四章 一统天下,四海分封(2 / 3)  雄起中亚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教徒的围攻下,奄奄一息。大元的到来,立时如同及时雨一般。很短的时间,便将阿拉伯势力收为己用。并乘胜出击,接连攻破几大基督教徒的国家。

    直到将敌人全部赶出比利牛斯山脉以北,才跟北方的基督教国家划定边界。

    另外在地中海的东面,大元在占领了两河流域后,继续向北,接受小亚细亚半岛上塞尔柱小国的投靠,占领了君士坦丁堡。

    还向西攻占了希腊,与基督徒将边界定在色雷斯河沿岸。不过元军并没在此停留多久,因为大元很快就帮助东罗马帝国的后裔复国。都城依旧是君士坦丁堡,但是只是象征性的。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住在雅典,并不对君士坦丁堡有管辖之权。

    真正能做主的,还是大元。

    虽然东罗马帝国的后裔很值得考究,因为那位皇子是出自大元后宫的,姓氏还是大元的国姓--李。但大元皇帝一言九鼎,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无人敢于置喙。

    大元永兴八年,元军对意大利半岛用兵,因为李承绩放言,元海只能是大元的元海。此举遭到了教皇的激烈驳斥,也由此引发了第七次十字军东侵。只是这次,十字军是守势。

    而在遥远的东方,草原上的连年混战已经严重削弱了金国和夏国的国力。李承绩在与内阁商讨后,决定废除夏国国主之位,该由三皇子李兆继位。夏国之地改为一省,名为宁夏省。夏国国主李兆兼任宁夏省总督。

    另因金国不派兵支持元军清缴北方草原的行动,引起大元的强烈反击。在永兴九年,金国国主迁都开封。彼时元军已经彻底平定了草原,遵大元圣上之令,建草原军团,由凉王统领。

    自此携平定草原之威,如雷霆之势南下。

    仅三月便兵临开封。在火炮的阵势下,开封城破。

    割据江南的宋国被大元的雷霆之威吓得连忙送上降表,愿意接受元军的册封。李承业不敢做主,只转由李承绩决定。

    一月之后,大元接受宋国的降表,与宋国约定父子之国。元国为父,宋国为子,并迎娶宋国公主。

    永兴十年,元国国主发布封国令,自葱岭以东,包括天山行省、甘肃行省、前、后藏行省、宁夏行省在内的领土,以及草原和原金国的国土,都分封给凉王李承业。

    国号为明,为大元之藩属。

    另自波斯以西,包括波斯在内的领土,分封给大皇子,建立阿拉伯王国。大皇子在李承绩死后,将继承哈里发的称号。

    而钦察以北,则分封给二王子,建立大夏王国。

    大元仅保留呼罗珊、碎叶、以及古尔省、信德省在内的领土,由皇太子继承。

    而海上的诸多小岛,则全部分封给其他皇子和公主。

    实在是大元太多了,统治起来实在诸多不便。这样分封出去,至少能在三代以内,改变兄弟内斗的人祸。而且就算保不住,那李承绩也没什么遗憾的。反正在三代之内,大元的统一民族概念,算是彻底成了。

    时光冉冉,永兴四十二年末,已是古稀之年的李承绩再回到明国的领土。接待他的是现任明国之主--李洪基,他是李承业的第六子,最是聪慧,小时候李承绩也见过几次,很得自己的喜爱。

    此刻叔侄俩一起前往敦煌莫高窟,因为有人发现莫高窟最近出现了怪事儿,那就是本没有的四十二号洞窟,竟然出现了。

    李洪基不了解李承绩的来历,只知道李承绩对莫高窟特别在意。哪怕敦煌的地界已经属于明国了,但敦煌还是属于一个特殊存在。常年有直属于大元皇帝陛下的禁军,值守在莫高窟。

    “哎!当年你爹还活着的时候,我跟他就很少见面。到了你们这一辈,兄弟们可别生疏了。聪儿为人正直,还是个犟脾气。有些事儿一时可能想不开,你也别气恼他。”,李承绩笑着劝道。

    皇太子李明聪很注重纲常秩序,所以对庶出继位的李洪基颇有微词。但被李承绩骂了几次,李明聪就不敢多言了。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李明聪这样身份特殊的人物。

    所以李洪基这边,肯定早就知道了。

    “不会的,叔父。五哥只是气话罢了,我不会当真的。”,李洪基殷勤的给李承绩泡茶。

    “嗯!你这孩子,我省心的。说实话,我也从来就把你当儿子看。宋国的事儿,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李承绩很是随意道。

    明国在李承业手上的时候,就攻破了大理国,改为云南行省。并与宋国划江而治,以长江为界。如此两国倒也相安无事。直到李洪基继位,与宋国的摩擦不断。尤其是海上,双方的小规模海战不断发生。在临安附近的海域,都时常能见到游戈的明国船只。

    宋国那边已经派遣使者到马鲁申诉,李承绩一直压着。李洪基听着李承绩的话,立时明白了意识,有些激动的应了声好。

    “还有新大陆的航路,其实从东边也是能去的。你不要眼热铭儿在新大陆开疆辟土,其实从东边,也是能去新航路的。而且就在南洋以南,还有一个大洲--南华州。那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