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卷 三国无双 第三十四章:刘备(1 / 2)  猛萝降世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陆议十分清楚,以眼下陆家的状态,能够继续保持住,江东四大士族之一的名头,已经是最理想的情况。

    如果真的如左慈所言,孙家将坐拥江东八十年时间,那么对于陆家来说,无外乎两个选择。

    要么忍气吞声,在孙策的治下战战兢兢做事;要么举全族之力,搬迁到孙策的实力无法企及的地方去。

    但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普通百姓,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话,肯定是不愿意,从已经生活了无数年的熟悉故土,搬迁到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

    而且天下之大,但各地都有土生土长的世家大族存在,将自己实力辐射范围看的严严实实,时时刻刻都保持警惕心理,其他地方外来的世家大族抢食。

    打个比方,江东一带是陆,朱,张,顾等大小士族的地盘,如果突然有北方的士族迁居而来,那么必定就会引起这些士族们的敌视,还会一起联手压制。

    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每一个士族的崛起,都代表着需要大量的资源消耗,作为原来的地头蛇们,又怎么会希望后来者,从他们的手中,强硬夺走,原本就为数不多的资源呢?

    汉末虽然亦是乱世,战火纷争接连不断,但各地的大小诸侯,仍然都是汉人。

    因此各地的士族大家的实力,固然有所损耗,但基本上很少出现,举族搬迁的现象。

    除非了真的出现了不可抵抗的因素。

    等到西晋末年,北方异族入侵,杀人如麻,穷凶极恶,中原士族惊慌失措之下,纷纷南逃。

    就出现了江东原有的士族,和乔迁而来的北方士族争锋,夺取对江东控制权的局面。

    甚至由此再次引发,道教中五斗米教,在孙恩卢循等人的率领下,对东晋小朝廷的反扑。

    但正是这一次五斗米道的起事抗击,却把道教拖入了深渊。

    不管是太平道,还是五斗米道,都是属于道教中顶尖的流派,却先后起兵反抗当权的朝廷。

    所以在朝廷看来,道教和自己并非一条心,因此便开始大力打压道教的势力,转而扶植佛教。

    东晋之后,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佛教势力一跃而上,远远强盛于道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左慈目光幽幽,想起自己在天机大变前,偶尔窥见的一鳞半爪,忍不住一声轻叹。

    对陆绩陆议叔侄两人开口道,“陆家和孙策之间的矛盾极深,但陆家未尝没有缓和的机会。”

    陆绩沉默不语。

    他和孙策的仇恨自然不可调和,但陆家乃是大族,自己如果一味的流露出,对孙策的怨恨,那么对于陆家而言,很有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但他个性强硬,孙策虽然攻取了整个江东,实力远远胜过陆家,在付出一定的代价,确实可以让陆家消失,这正是陆绩的心中最为担心的事情。

    为了陆家的缘故,陆绩可以屈从于孙策;但想要他屈服于孙策,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陆绩转头望了身旁的陆议一眼,恰好此时陆议同样目光转来,两人视线稍一接触,随即便分开。

    左慈望着眼前两名少年的举动,低嘿一声道,“刚不可久,陆公纪和孙策的恩怨不可调和。”

    “就算你日后出仕于孙策的手下,不管是谁都会觉得十分别扭,甚至还会因为前事,遭遇到不可预测的祸事。”

    陆绩陆议叔侄两人闻言点点头,他们两人都十分清楚,只要孙家能够在江东多立足一天,那么陆绩就永无出头之日。

    八十年时间,足足三辈人,如果陆家在如此长久的时间里头,都无法出头的话,那是让人何等的绝望。

    一旦真出现那样的遭遇,对于陆家来说,可谓是真正的灭顶之灾,注定要从江东顶尖世家的行列中消失。

    陆议心中暗自苦笑,或许从现在开始,自己可以向家主进言,是时候决定是否需要迁出江东的打算?

    陆绩目光闪烁,他虽然还年少,但也知道,陆家在自己的手中,很可能真的会一蹶不振。

    趁着陆议不注意的时候,陆绩眼角余光悄悄地瞥了他一眼。

    左慈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呵呵一笑,若无其事般道,“对修炼者而言,刚柔并济,才是正道。”

    “一味的勇猛精进,反而有可能用力过猛,破坏根基。”

    “如果说到你们叔侄两人的话,陆公纪刚强无匹,便需要另外一人上善若水,才能够相辅相成……”

    陆绩和陆议互望一眼,均发现了对方双眸中的兴奋神色。

    在这之前,两人偶尔也有过数次探讨,随着孙策逐渐攻取江东的趋势越发明显,陆家应该何去何从?

    蛰伏于孙家,还是举族搬迁至他乡,两人都隐约提过几嘴,但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听左慈说起孙家坐拥江东,前后八十余年,更是不由地觉察到内心深处,充满了苦涩。

    为何忠于朝廷的陆康,不幸横死,陆家也实力大跌,反而是乱臣贼子孙策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