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卷 三国无双 第四十章:荀彧(1 / 2)  猛萝降世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许昌!

    皇宫,尚书台前。

    荀彧抬头望天,看见江东方向虚空中,那道一掠而过,转眼消失不见的玄黄之气时,双眸中异彩闪烁,秀气的脸上露出一丝忧色。

    郭嘉站在荀彧的身旁,眨了眨眼,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喃喃自语般道,“看来是天要亡孙策!”

    荀彧摇头轻笑,这个郭奉孝,还是这么喜欢口无遮拦。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

    他是颍川四大家族陈,钟,韩,荀的一员,颍川荀氏乃是战国大儒荀子之后。

    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分别为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

    荀彧便是八龙当中荀绲的儿子,荀绲忌惮宦官,于是就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当时消息传出的时候,让天下的士人们俱感到很不可思议,认为连荀家都自甘堕落了。

    南阳名士何颙由此碰到荀彧,看了他的面相后大为惊异,对身旁人评价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由此荀彧的名声才渐渐的扳了回来。

    董卓废少帝,荀彧察觉到乱世已经开启,便把自己的宗族迁徙到了冀州避难。

    当时冀州已经被袁绍所得,听到荀彧到来后,十分高兴,于是就待荀彧为上宾;但荀彧观察了袁绍一段时间,却认为袁绍不足成事,最后离开袁绍。

    反而转身投向依附袁绍的曹操,曹操也知道荀彧的名气,见荀彧前来投奔自己,大喜道,“这就是我的子房。”

    子房是汉初开国功勋,“三杰”之一留侯张良的字,由此可见,曹操对荀彧的器重。

    荀彧自从投身在曹操帐下后,利用自己的人脉,先后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司马懿,严象,韦康等大量人才,并且还劝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以说,曹操的每一次成功,都有荀彧在背后使力的影子,由此奠定了他在曹营中的独特地位。

    郭嘉亦是颍川人,两人自小相识,因此双方言语才会如此轻松,一向严肃的荀彧,都不由地面露笑容。

    郭嘉完全不顾形象的翻了一个白眼,随口道,“怎么,文若不信我的判断?”

    “信!当然信!”荀彧断然点头,反诘道,“如果连郭奉孝的断言都不敢相信,世上还有什么可信的?”

    荀彧知道,自己身旁这位身躯瘦弱的男子,在情报一道上的天分,往往能够从一条小小的,看起来丝毫不显眼的消息中,敏锐的分析出不可思议的结果。

    所以才能够成为曹操麾下,主持情报系统的军师祭酒,为曹操出谋划策,决定最后战机。

    在这一点上,甚至自己的从侄,连身为曹军谋主的荀攸,都无法比得上郭嘉。

    曹操和郭嘉两人君臣相得,已经成为在曹营中,一个广为流传,又人人羡慕的典范例子。

    曹操治军,十分严格,偏偏郭嘉为人洒脱,放荡不羁,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谁也意想不到的却是,曹操竟然能够打破普通常例,特意为郭嘉网开一面,让时人为之赞叹不已。

    陈群身为纪检官,曾因郭嘉行为上的不够检点,特意奏了他一本,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

    暗地里还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对陈群道,“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如此明主,不仅郭嘉感激在怀,就连其他的人听到以后,都为之向往不已。

    再加上荀彧,陈群,钟繇等为代表颍川顶级世家的带头投靠,曹操麾下才会在短短时间文武云集,一跃成为,能够和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对抗的诸侯。

    郭嘉不屑地撇了撇嘴,丝毫没有顾忌道,“孙策为人,和其父孙坚类似,喜欢奋战在前。”

    “如果是作为一军的前锋,那么他的行为,还可以起到鼓舞军心的作用;但他现在已经是江东之主,却还是喜欢如此行事,那么最后必定也会和孙坚一样,因轻率的缘故而亡。”

    荀彧轻咦一声,转头望向郭嘉,反问道,“奉孝是否得到了什么,和江东大有关系的消息?”

    郭嘉伸出右手递向荀彧,把手中的纸条递给了对方道,“孙策杀死了吴郡太守许贡。”

    荀彧接过郭嘉递来的纸条,仔细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行字道,“许贡上奏,为孙策所知,怒然大怒,脱皖城战场,千里奔袭余杭,斩许贡于余杭新太守府。”

    就在荀彧露出若有思索之际,郭嘉哂笑一声道,“许贡虽名为吴郡太守,但麾下却没有一兵一卒。”

    “照理来说,应该对孙策丝毫没有威胁才对,但就算这样,孙策一怒之下,还是轻军赶往余杭县,斩杀许贡。”

    “这样的人不是轻率,那世上还有何人的行为,被称作轻率?”

    荀彧沉吟片刻,开口答道,“孙文台乃军中猛虎,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所以最终才为刘景山所害。”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