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卷 西游记 第十章:李玄奘入宗室,奉皇命西天行(1 / 3)  猛萝降世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却说天子李世民得了长乐公主所留书信,知祂去了西天,要与灵山大雷音寺佛祖论道。

    既觉欣慰,又感异常。

    佛门在东汉明帝时,由西域传入中土,离此时已有五百多年,即便一妇孺,皆知佛祖乃是圣人。

    长乐公主能够同佛祖论道,岂非亦是一圣人也?

    李世民再思观世音菩萨所言,暗觉公主心思淡薄,更起了心思,欲遣人寻公主回宫。

    此等神仙一流人物,又和自己有父女关系,一身惊人神通,自有用处之时。

    前趟遭遇泾河龙王劫难,若非公主一路庇护,逆天改命,如何能够延寿二十年?

    只是需遣何人,才能不辞艰辛,一路跋山涉水,前往十万八千里外的天竺国?

    况且公主离宫出走,亦算皇室丑闻,不能为外人所知,以免惹来流言蜚语。

    李世民苦思冥想,不得其意,只得请来徐茂公商议,应该以何种名义前往西天?

    徐茂公他本是道教中人,和佛教天然对立,如何愿意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禁不住李世民以天子之尊,却苦苦哀求,只好捏着鼻子,向天子进言道,“陛下。”

    “佛教虽是外道,亦有千年时日,经典浩瀚,不知有几许,中土定未能尽传。”

    “且大凡经典,于传颂之间,定然会不知不觉中,脱离原意,甚至变得南辕北辙。”

    徐茂公此话当然是正理。

    佛教传入中土后,既有诸多西域高僧,如鸠摩罗什,安世高等,前来中原,为传播而奋力。

    亦有那中土的博学高士,如释道安,慧远等人,以中土汉学,重新解释佛教经义。

    甚至如菩提达摩,真谛三藏,原是天竺僧,听说中土繁盛,为发扬光大佛学,东渡中土传经。

    常言道,世间无一般两片树叶,天竺人,西域高僧同中土大德,因授业与见识不同。

    对于佛教经典阐述,自然亦有不同,人人皆有自家理解,僧僧都有自家道理。

    往往一句话中,你有你说法,我有我意思,各派不同僧人间,因为各自意见不同,也彼此攻讦。

    此学问中的龌蹉,古今中外一脉相承。

    否则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如何在其涅槃之后,便一分为二,化作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皆自认佛祖嫡传?

    便是儒家,传子思,传孟轲,所述重点有所不同;传至荀况,乃至教出韩非和李斯等法家之徒……

    徐茂公一语道破如今佛学,同佛祖初立,已有很大不同,因此话里有话道,“陛下,不防遣一僧人朝圣。”

    李世民闻言暗自思索,顿觉徐茂公此言极善。

    西天乃佛门圣地,便是中土之僧人,亦不能外,皆欲了解,佛门本来面目。

    东晋时,有僧人名法显者,因彼时中土佛学,已陷入顿困,便不辞艰辛,遂和情投意合僧人,一同前往西天取经。

    或曰,西天取经者,如何不是唐三藏,怎的在唐三藏前,便已有中土僧人前往灵山取经?

    诸位看官,你没有看错,唐三藏之前,便已有僧人,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为何却没有求得真经?

    许是时机未到,因此佛祖不愿送出真经;又许是那法显,并非佛祖亲传弟子金蝉子转世?

    其中详情,兴许只有佛祖心里自知。

    徐茂公同天子细说佛门故事,心头只觉腻味,却不得不强打精神继续道,“陛下不妨,广邀天下诸僧人。”

    “选出一个高僧大德,资助他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李世民闻言便知,那僧人到了灵山大雷音寺中,便有机会,遇见长乐公主。

    因此徐茂公之策,甚得圣心,便着徐茂公,带着萧瑀,张道源,一同主持选拔之事。

    徐茂公无可奈何,领了《西游记》原著里头,本属于魏征的差事,在那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

    终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

    你道他能是谁?

    便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出生便遭遇劫难,父亲被杀母亲屈身事贼,自己落水,被金山寺和尚搭救。

    懵懵懂懂时,就是僧人的陈玄奘,后因取经途中,总是自称“贫僧乃中土大唐来的和尚……”

    因此又叫做唐三藏的唐僧。

    这唐三藏既是佛祖弟子转世,自然身具慧根,年纪轻轻,就已熟知佛门真义。

    听得天子召唤,入宫见了圣驾,然后恭听天子吩咐。

    天子先询问玄奘家中情况,因玄奘父亲陈*光蕊,便是当年遭遇贼子截杀,后又被龙王藏下尸身。

    等到玄奘寻得仇人复仇后,龙王便将陈*光蕊重新复活,送归他一家人团聚。

    陈*光蕊之妻,陈玄奘之母乃丞相殷开山女儿,当年陈*光蕊中得状元跨马游街之时,恰好出阁,抛下绣球砸中了陈*光蕊,因此两人便成亲做了夫妻。

    玄奘能够报仇,亦是先和殷丞相相认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