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8章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合一)(1 / 3)  论演员的自我修仙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短坡之下,孤零零立着一座青塚。

    塚上草色已离披,覆住了日夜往复的足印,似远峰落下的一颗青泪,于绵延的长草间若隐若现。

    “苏小友,贫道只能助你至此了。”

    苏音在碑亭前择了方青石落座,打开了那封藏在棺木之中、写有她名字的信笺。

    山风拂过她宽大的衣袖,她搭在膝边的手掌下,是阿白温热的大脑袋。

    小蛇妖已经哭得累了,此刻正乖乖地伏在她的掌底熟睡,鼻息均匀而轻,长长的白色睫羽覆住眼眸,眼角犹有泪渍。

    他睡得极沉,苍白的面颊上,浮着两团孩子气的红晕。

    在入睡前,他非常吃力地告诉苏音,她此刻所坐之处,便是他小的时候随师父听取道经之处。

    师父坐大青石,他坐小青石。

    后来,师父老了,他也长大了,他想要坐那块大青石,师父却不允。

    他不服气,每次师父不在的时候,他就会偷偷去坐那块大青石,教小青石读道经。

    再后来,师父成了一座青塚,里面却没有骸骨,只有师父的一套旧道袍。

    师父对他说,有一天,师父还会回来。

    于是,他每天都坐在青塚前,等着师父从里面出来。

    他想要亲口告诉师父,他以后再也不会偷偷去坐大青石了,也再不会在听经的时候偷偷睡觉了。

    说到这时,阿白哭着睡着了。

    苏音摸着他的大脑袋,想,他的师父当年或许便如她此刻这样,一面讲道经,一面看着昏昏欲睡的小徒儿,莫可奈何。

    苏音摇头笑了笑,继续读着那封晦涩难懂的短笺。

    除了少数几个句子之外,这封信上的每个字她都认识,然而,组合在一处,却成了天书。

    再将书笺来回看了两遍,苏音终是确定,这是一封她无法读懂的信。

    至少现在不能

    那云山雾罩的修辞手法,以及在这个时空亦都已近乎失传的典故,只能留待将来的某个契机,再行解读。

    而现在的苏音,哪怕只是浮皮潦草地将信看了几遍,便已是气血虚浮、头晕目眩,识海内的天元真灵被消耗了大半。

    由此可见,此信不仅难读,且亦不可多读,否则伤身。

    小心地信笺折好,将之收进袖笼,苏音的衣袖边缘,传来了一阵极轻微的法术波动。

    她抿了抿唇,探手在袖笼里面掏摸了几下。

    空无一物。

    那信笺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真是神乎其技。”苏音发出了一声低低的感叹。

    这信笺瞧来是极普通的,其所用纸张、书写之墨,也皆与市面上的纸墨差相仿佛,而展信之时,苏音亦感受不到任何能量的波动。

    可它却会隐身。

    只要苏音有了将信收起的念头,信笺便会消失,而再一动念要读信,则它又会原地出现。

    更为神异的是,这并非普通的障眼法。

    当信笺消失时,它是真的消失得干干净净,就好像这个时空已然没有了它存在的记录。

    唯有苏音记得它的存在。

    这让她想起了时髓。

    这天下间,或许也只有时髓,才能让任何物理上存在的东西,变为某种不存在的存在。

    可是,它又是如何与苏音的意念联系在一起的呢?

    苏音始终想不出个头绪。

    她只能依据现有的条件,推测出一个可能性最大的结论:

    宋宝儿得到的那块时髓,很可能便是苏音与信笺建立起联系的关键信物。

    之所以有此推论,是因为那个送棺材的女鬼曾在传信时强调过,让苏音一定要先解决了临川宋家的麻烦,再来浮翠山取棺材。

    由此可知,这个顺序不可颠倒。

    低眉看了一眼阿白,见他依旧睡得如同婴儿,苏音便轻手轻脚地站了起来,徐步走向不远处的碑亭。

    檐分四角、亭漆朱色,台进三阶、金铁不悬。

    这是这个时空为墓碑造亭的规制。

    据说,亭子的四角与正当中的朱顶,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朱色则是阴司中离魂草之色,能够指引魂魄入黄泉而不迷路。

    此外,那三级台阶代指的是天、地、人三才。碑立于阶上,便寓意着碑上之人已不在天、地、人所处的现世,而是进入了与之相隔的阴间。

    至于亭中不悬金铁,则是避免杀伐之气伤及魂魄,保全其魂体完整,不受外力侵害。

    总之,种种讲究,苏音也只知道个皮毛而忆。

    她在碑亭的阶前止步,仰首向那方青石墓碑。

    碑亭之中是不可以有活物的,所以,苏音也只能立在亭外,将沿路采下的一束野花,置于阶前。

    巨大的青碑,若一管直书天地的巨笔,孤立旷野,朝向苍天。

    石上刻字峭拔如刀剑,却并无刺人眼目之感,望之愈久,便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