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五章:边将孙大勇(2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死人。

    强忍着心里强烈的呕吐感,他带着手下的人,从战场上捡了好多还能用的兵器,火铳。

    回到了那个小小的隘口之后,孙大勇每天都惊惶不安。

    因为几乎每天,传来的都是坏消息。

    据说虏贼掳了皇帝,要好多金银财宝。

    有人说,朝廷打不动了,要议和。

    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还说要把宣府和大同赔给虏贼,换回皇帝。

    他们这些小隘口,也要一并送出去。

    孙大勇不相信,他一直在等,等朝廷派兵增援。

    但是没有!

    等来的只有虏贼,和朝廷严令不许乱开城门的禁令。

    朝廷立了太子,换了个新皇上,是原来皇上的弟弟,据说很厉害,接连传下了好几道旨意,让大家好好固守。

    但是也有小道消息说,朝廷已经自顾不暇了,各地调集的大军,都往京城去。

    朝廷要优先保京城,他们这些边境的小隘口,只能自生自灭了。

    孙大勇已经无所谓信不信了,他最近很忙。

    不知道为什么,附近各处的虏贼忽然多了起来。

    比往年还要多!

    有人告诉他,是因为阳和失守了,虏贼大军驻扎在关外,和朝廷在谈判。

    所以虏贼的大军闲的没事,就几百人一队,从阳和跑进来,到处掳掠。

    这几天的时间,他都遇上三次了。

    所幸,都是不到两百人的小股部队,还守得住。

    但是这么日日夜夜的巡查,守备,打仗,他感觉自己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隔壁那个隘口运气不好,碰上了一个八百人的精锐,没两个时辰,城就破了。

    镇守的五百官军,一个都没剩,连带着守将,全都死了。

    虏贼向来只杀人抢东西掠百姓,打完就跑。

    等他们走了,孙大勇偷偷去看过。

    很惨!

    镇子被烧了,百姓们大半被掳走,还有一小半,逃到了他这里。

    回来之后,孙大勇感到很害怕,他城里现在只有不到四百人,还没隔壁人多。

    他给上官打了好几次申请,请求增兵。

    他觉得,至少得有一千,不,一千五百人,才能让他安心。

    他知道,朝廷有三万大军,在不远处的紫荆,居庸等地准备随时增援各处,他想分一些过来。

    但是朝廷拒绝了!

    他们说,让百姓先迁走,去居庸关,那里城高墙深,有一万多大军镇守,虏贼不敢过去。

    至于守将,继续镇守,不许后撤,朝廷从关内调集了大军,再过半个月就到,至于紫荆那三万大军,要防备也先大举进攻时用,不能分散。

    孙大勇很害怕,非常害怕。

    他一闭上眼睛,就是隔壁隘口那个守将死的时候的惨状。

    明明前两天,他们还在一块喝酒。

    那个守将姓王,比孙大勇大好几岁,从袭职起,就镇守在隔壁的关隘。

    他说,那是他生长的地方,也是他的家!

    喝酒的时候,王大哥还说,自己的城里兵少,要是碰上应付不来的情况,早早报信给他,他肯定立马过来增援。

    后来,他就死了。

    头颅被人斩下,高高的悬在城墙上,城下是横七竖八的官军尸体。

    死不瞑目……

    外头吵吵闹闹的,孙大勇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从床上坐了起来。

    从隔壁隘口被冲破的那天起,他就没有卸下过身上的盔甲。

    提起搁在桌子上的长刀,孙大勇立刻就冲了出去。

    他站在城墙上,感觉自己这次要死了。

    低矮的城墙下,一大批虏贼骑着马,叫嚣着,孙大勇一眼望过去,至少有五百人。

    他挡不住的!

    但是事已至此,他只能打了。

    虏贼的马很快,他们的弓箭手太少,根本没办法有效的拦住他们。

    所以他只能出城迎敌。

    自己只有三百人,对面有五百多人。

    孙大勇看着身边的将士一个个倒下,他也快要没有力气了。

    将手里的长刀重重的砍在一个虏贼的马蹄上,孙大勇的眼角余光,看到了背后有人握着弯刀,朝他刺过来。

    但是他没有力气躲了。

    也好,城里的老百姓,大多都迁走了,他担惊受怕这么多日子,总算是有个结果了。

    他没死!

    那个一直在他旁边的老兵救了他,自己被刺死了。

    然后,虏贼退了。

    他运气还是好的,朝廷派去居庸关的巡查御史刚好路过,带着五百人的官军,眼见这边打起来了,就过来增援。

    虏贼见有人来增援,也不恋战,就退了。

    孙大勇回到城里,他甚至来不及悲伤,便倒头昏睡了过去。

    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