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七章:我说某人不是龙套吧(2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较靠前的户部尚书衔。

    如此一来,朱鉴和俞士悦这个次辅,官职上基本就完全一致了,只不过一个是谨身殿大学士,一个是文渊阁大学士而已。

    这般情况下,二人自然容易对上。

    本来,其他的阁臣还有心想要发表一下看法,但是,朱鉴这么一开口,他们便默契的止住了话头,好整以暇的准备看好戏。

    果不其然,李实低头的声音刚落,俞次辅的声音便已经响起,淡淡的道。

    “孟俊虽是世家出身,但此人贪花好色,素不堪用,前年兵部同五军都督府考校武将,此人骑射技艺被评为下等,谋略文书也仅是中品。”

    “早在一月之前,便有人举荐过此人,当时五军都督府便出具了解释的奏疏,只不过,当时朱阁老尚在宣府,对朝中诸事一时不明,也是有的。”

    “只是老夫想说的是,内阁主掌票拟,事务繁杂,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一点和地方或者部院不同,朱阁老新入内阁,可以体谅,但是,既入了内阁,自然要多用些心,不然耽误的,可是朝廷的政务。”

    这话软中带硬,看似是告诫,实际上却暗含嘲讽之意。

    这些日子,朱鉴在各种政务上屡屡和俞士悦为难,就算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性,何况他一个堂堂次辅。

    别忘啦,俞次辅入阁之前,干的可是大理寺卿的活儿,从来只有他为难别人的人,何曾被人这么欺负到脸上。

    京中流言纷纷,都说这个次辅的位置,该朱鉴来坐。

    可别忘了,他朱鉴还不是次辅!

    朱鉴如此锋芒毕露,但是,俞士悦又怕他不成?

    所以,甫一开口,两人便是夹枪带棒的。

    被俞士悦这么嘲讽了一番,朱鉴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但是,他也知道,孟俊此人,能力的确欠缺,所以,只能轻哼一声,道。

    “如今是阁议,自然是各抒己见,有何错处说出来便是,既然次辅觉得孟俊不妥,不知次辅可有何高见?”

    俞士悦眯了眯眼睛,脸色没什么变化,但是心中却不由冷笑一声。

    他早就等着朱鉴这句话了。

    由于太后和太上皇的原因,这个南宫护卫统领,天子不便直接指定人选,所以就命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主持,群臣举荐。

    这些日子,朝中纷纷扰扰,从各种渠道举荐出了少说十几个人。

    对于各个候选人的状况,俞士悦当然是心里有数的。

    就拿这次最终候选的六个人来说,其中三个是朝臣举荐,三个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举荐。

    前者之一,就是朱鉴所说的孟俊,举荐人是宁远侯任礼。

    京中这段日子发生的事情不少,这位任侯爷,又在宣府得到了太上皇的倚重,所以立场根本不必多想。

    至于剩下的吴良和于广,前者曾跟王振有过旧交,后者,则和阳武侯薛家有姻亲关系,他们被推出来是谁的意思,也是心知肚明的事。

    至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举荐的三人。

    须知,这件事情名义上是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共同主持,但是,兵部的于尚书不在京中,侍郎俞山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事情自然都落到了五军都督府手里。

    军府这边,具体负责此事的,则是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靖安伯范广。

    所以,推出来的人,自然也是天子亲信。

    李玺,虽非嫡脉,但实打实的是丰国公他老人家的亲孙子,至于杭昱,干脆就是宫中杭贵妃的父亲。

    唯一一个孙勇,是从京营当中拔擢出来的,此人原本是边将出身,承袭父亲的百户之职,后因在瓦剌之战当中死守倒马关,阻挡了也先的进攻步伐,给紫荆关争取了时间。

    朝廷论功,将其调到大同充任参将,其后,他又追随定襄侯郭登,参与了沙窝之战,斩首数十级,因此被郭登举荐,调入京中任指挥佥事,统领团营。

    可以说,这个孙勇,是真正的沐浴当今天子恩典,一步步从低位走到现在的。

    他最大的好处,就是身家清白,背景干净。

    一样是借着瓦剌之战的机会,他从一个区区百户到如今的指挥佥事,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和京中的各家勋贵,都没有任何的牵扯。

    唯二有过关系的,一个是按察使曹泰,另一个则是定襄侯郭登。

    这两个人,前者已经战死在倒马关,后者则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同城,和京中没有什么联系,所以这个孙勇,是真正的干干净净。

    范广将他放出来,一方面是因为此人的确勇猛过人,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因为,自孙勇入京便在他手下效命,时间虽不长,但却算自己的嫡系。

    李玺和杭昱二人,身上的烙印太明显,所以实际上,范广真正想推上去的人,就是这个孙勇。

    想来,这也是天子的意思。

    暗暗的看了一眼,不知何时已经进了房中,在后排旁听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成敬,俞阁老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今天他就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