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零三章:天子从不吃亏(2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其次,在方式和对象上,在推行过程当中,兵部也会做出区分,在册的军田不必再提,照例让边军回归军屯便是。”

    “兵部的这份章程,主要针对于隐没未在册的田地,及本为军田,但被登记为民田的田亩。”

    “具体而言,仍是以赎买为主,这两类田地,在清丈结束之后,依照市价核定,由朝廷出银购回,转为登记在册的军田。”

    “但是,这部分军田,暂时不由边军耕种,仍旧交由佃户耕种,由当地官府负责,按时缴纳赋税,供给朝廷。”

    这番话说完,沈翼反倒是肃然起来。

    他没有料错,于谦也没有说错,这个法子,的确是需要户部鼎力支持的。

    沈翼不清楚边境这么多的军屯,到底隐没了多少的田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一定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如果说全部按照市价由朝廷赎买的话,那么可想而知,户部要承担的财政压力有多大。

    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兼顾到普通百姓的利益。

    这个时候,一旁的范广想了想,提出了疑问。

    “可是,这折腾了大半天,不是什么都没有改变吗,而且,朝廷还出了那么一大笔银子……”

    和沈翼不同的是,范广出身将门,对于这些政务上的事情,并不十分熟悉,甚至于,有时候对于朝廷上的这些弯弯绕,反应有些迟钝。

    但是,这不妨碍他能够判断形势。

    事实上,早在镇南王府要和他结亲的时候,范广就意识到,天子可能需要他参与某些事情。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什么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范广也隐约能够想到,大概率,是和军屯有关。

    但是,直到刚刚,他被镇南王拉着一通谢恩之后,他才意识到,天子定下这桩婚事,是下了大决心的。

    刚刚那番奏对,看似闲话家常,但是,仔细一品,就能得出很多关键的信息。

    譬如,最明显的,宗人令的职位,镇南王要做的,就是让它不能落入襄王的手中。

    再比如,天子没有明说,但是弦外之音已现,大婚之后,只怕镇南王就要留京,而他的儿子,自己的新女婿,就要回归封地……

    军屯一事,牵扯的最深的,除了勋戚,就是宗室。

    如此种种,便是在为解决宗室在军屯当中的牵扯做铺垫。

    心思机智如镇南王,在天子的心意面前,也只能乖乖低头,而且,还要感激涕零,更不要提被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范广自己。

    所以,他也需要表明态度。

    不明白没关系,至少要表现出,对这件事情的关切。

    而且……范广是真的没懂!

    虽然他没看到于谦递给沈翼的奏疏,但是,从于谦的话里,他大概明白兵部要怎么做。

    说白了,就是先派人去清丈田亩,然后把被侵占为民田的,动用军队私自开垦的田地,全部登记造册,然后由官府赎买。

    最关键的是,赎买回来之后,也不是重新安稳到军屯之中,而是依旧交由原来耕种的佃户耕种。

    说白了,朝廷出了那么庞大的一笔银钱,最终,只是获得了账面上的田亩,实际上该谁来种,还是谁来种。

    这么折腾着,干嘛呢?

    于谦沉吟不语,倒是一旁的沈翼笑了笑,道。

    “范都督,大不同,大不同啊!”

    以沈翼的眼力,自然能够看得出来,兵部这套章程,核心的目的,就是在不影响正常百姓的情况下,将该有的屯田都收回来。

    如范广所疑惑的,折腾的这一大通,看似朝廷什么好处也没有得到。

    但是,却得到了名分!

    或者更直接的说,这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区别。

    朝廷付出银两,拿走的是所有权,百姓手中保留的是使用权,这二者一旦被切割开来,那么,很多的事情就好办了。

    说着话,沈翼转向于谦,问道。

    “不出意外的话,于少保不会仅仅甘于让这些田亩,成为纸面上的军田吧?”

    果不其然,于谦摇了摇头,道。

    “当然不会!刚刚我所说的,只不过是第一步,但却是最关键的一步,只要能够顺利将该转化的民田冠回军籍,那么接下来,就是朝廷内部的事情了。”

    “待转籍完成之后,兵部会和户部联合,再次清查人口黄册,同时对照鱼鳞册,进行田亩的重新分配。”

    “按照一丁三十亩的标准,名下田亩数不足者,在官府登记后,可继续耕种已被收为军田的原有田亩,按时向朝廷缴纳赋税即可。”

    “名下超出数额的,朝廷不予租佃,重新交回边军耕种,充作军屯。”

    所以,这就是所谓的转籍的重要性。

    当这些田亩都是民田的时候,朝廷强行收回,就是巧取豪夺。

    但是,如果这些田亩能够顺利转为军田,那么,相当于朝廷变成了地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