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六十五章:同心协力(2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人当中,倒是胡濙若有所思,上前道。

    “陛下,自古地龙翻身,时常有见,京师虽少,但也并非没有可能,钦天监既有预测,臣以为多加防范,也不为过。”

    “但是,仅是一场地龙翻身,何至于令陛下如此重视,陛下向来运筹帷幄,此举必有缘由,臣愚钝,斗胆请陛下明示!”

    要么得说姜还是老得辣呢!

    胡濙这么一说,便算是给朱祁玉递了话头,沉吟片刻,朱祁玉开口道。

    “诸位先生,此处没有旁人,朕也便对诸位实话实说。”

    “此次钦天监的预测,只是一个引子,朕之所以会如此紧张,更重要的是自去岁以来,各地呈报上来的灾害越来越多。”

    “朕查阅了过往数十年的记录,发现近几年以来,各地的灾变在陆续增多,只不过,因为朝廷国力富足,且各地陆续有叛乱需平,所以少有人注意到之后。”

    “近几日以来,朕除了查阅古书,还翻出了各地呈报上来的关于气候的奏疏,看过之后,朕便发现,虽然很多地方尚无灾情,但是却已然隐隐有所迹象。”

    “钦天监这边,除了禀奏了星象之外,还呈递上来了近段时间各地的异常之时,自正统八年以来,各地时有久雨,严寒,夏日渐长,雷雨增多,冬日渐冷,暴雪不止……”

    “这种趋势如果延续下去的话,各地必然会演变出大的天灾,朕不知道这灾变何时会来,但是,朕不能拿天下万民来冒险。”

    应该说,这番理由倒是说的过去。

    但是,毕竟没有实打实的证据,因为这个,转变大的施政方针,对于一众大臣来说,仍然有些难以接受。

    不过,天子的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们再莽,也不能直接劝。

    因此,片刻之后,内阁俞士悦上前,开口道。

    “陛下仁爱万民之心,诚社稷之福也,朝廷大战方止,自当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但是朝廷政务千头万绪,一时若要转变,恐生动荡。”

    “故而,臣以为可以徐徐转变,渐次停罢诸不急之务,朝廷已定当定之大政,仍需推行,除此之外,倡导军民官吏勤俭养德,朝廷随时准备应对各项灾情,临机应变便是。”

    这话说的委婉,但是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陛下您没有必要这么小题大做,该做的事还是得做,摊子铺的这么大,想调整也得慢慢来。

    朱祁玉叹了口气,他何尝不想慢慢来呢……

    但是问题是,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他了。

    即将到来的地震,给他提了个醒,几乎是从这次地震开始,大明各地的旱灾,蝗灾,雪灾,雨灾,洪灾,几乎是接踵而至。

    这也是他这两年,急着要修筑大渠,整饬军屯的原因所在,一旦耽搁了太久,他的精力势必要转移到应对这些灾害上。

    不过,看着底下一众大臣纷纷对俞士悦的建议深以为然的样子,朱祁玉情知没有真正的事实摆在眼前,是无法说服他们的。

    沉吟片刻,他也就点了点头,道。

    “次辅所言有理,不过,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的,朕刚刚吩咐的事情,户部和工部还是要尽心准备,不得懈怠。”

    “除此之外,兵部整饬军屯的进度,也得加快了……”

    说着话,朱祁玉将目光落在了于谦的身上,道。

    “于少保……”

    “臣在!”

    应该说,要论对天子的了解,在这殿中,于谦算得上是最出色的那一批,尤其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合,二人在政治上的步调,堪称是心有灵犀。

    虽然于谦也不知道,天子为何突然如此不安,但是母庸置疑的是,既然天子有了这种感觉,就必然会采取措施。

    如今朝廷上,牵扯精力最大的就是整饬军屯的政务,如果天子所说的艰难处境,真的即将到来的话,那么朝廷就必须要尽快解决军屯之事,全力以赴的应对即将到来的大灾。

    现在全国各地的军屯清算,正在稳步推进,这是一个水磨工夫,如果说要加快进度的话,除了加派更多的人手,更重要的就是,要快刀斩乱麻,以威临之!

    这个职责,除了他之外,别无他选!

    “整饬军屯乃国之重政,现如今各地方已然到了最艰难的阶段,朕欲派遣朝廷重臣亲赴河南,浙江,山东等地督之,于少保,可愿前往?”

    果不其然,天子的口气郑重,开口问道。

    于谦深吸一口气,拱手上前,同样肃然道。

    “职责所在,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好,朕便命你总理整饬军屯一应事务,亲赴河南等地巡视,若欲阻拦整饬军屯之政者,三品以下,允便宜行事,三品以上及宗室所涉,可先行羁押,覆奏后再行审讯。”

    “臣领旨!”

    三品以下便宜行事,已经属于极大的权力了,除了都察院派出巡视的副都御史,以及地方上的布政使,提督大臣之外,几乎可以说是任由处置,可见天子的决心之坚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