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一十八章:重任在身(2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出差遣和所谓加衔并没有什么差别。

    可事实上,这中间的区别大了。

    杜宁的本官是右都御史,这就代表着,他实质上在大明的序列当中,属于都察院的掌印官。

    在外出巡抚时,他的命令会以加盖巡抚关防的形式下达,但是,如果他在京中,那么以他的身份下达的命令,可以加盖右都御史的大印,视同都察院的官方文书。

    这一点,是所谓加衔,不可能做到的。

    直白点说,右都御史,在左都御史空缺的时候,是可以直接掌管都察院,而不必经过任何任命程序的。

    但是,加衔就不具备这种权力。

    刑部金尚书出京这么久了,也没见内阁哪个加了刑部尚书衔的大臣,敢插手刑部的庶务。

    这就是区别!

    「平身吧!」

    所谓陛辞,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向皇帝辞行,到地方赴任。

    一般情况下来说,这是一个仪式性的流程。

    当然,作为一方巡抚,尤其是陕西巡抚这样重要的差事,陛辞更重要的,是聆听皇帝陛下的托付和教诲!

    稳坐在御座上,朱祁钰一抬手,示意内侍搬好墩子,笑容温和,道。

    「坐吧!」

    「谢陛下!」

    让杜宁到陕西去,自然是有属于自己的考量,因此,不止是杜宁自己,朱祁钰对于这次陛辞,也是十分重视。

    待杜宁落座之后,他沉吟片刻,便开口道。

    「杜卿不日即将赴任,临行之前,朕有些话,要嘱托给你。」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杜宁总觉得,在成为了新的陕西巡抚之后,天子对待他的态度,也多了几分不同。

    似乎,更显倚重之意!

    当然,对于杜宁自己来说,他仍然丝毫不敢怠慢,立刻起身,拱手开口道。

    「陛下圣训,臣洗耳恭听!」

    「不必如此拘礼,坐。」

    朱祁钰抬手下压,倒也并不在意杜宁的小小惶恐,而是问道。

    「此番,朕任命杜卿为右都御史,巡抚陕西,兼理陕西,大同等处整饬军务事,杜卿可知朕的用意?」

    换了别的时候,杜宁肯定会推辞说不敢擅自揣测圣心。

    但是,眼

    下的场景是陛辞。

    这种场合下,天子对他既是交托,也是考校,这个时候再藏拙,可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原本,杜宁接下这个差事后,还有些志得意满,但是,在得到了陈循的提点之后,他很快就收起了所有的情绪。

    这段时间,他除了按时上下衙,把自己手头的事务交接出去,剩下的时间,就是找来了兵部关于军屯的各种文书,在府中仔细研读。

    甚至,为了此事,他还特意去拜访了陈循一次,为的就是准备今日。

    略微整理了一下语言,杜宁斟酌着开口,道。

    「臣愚钝,擅自揣测圣心,请陛下恕罪。」

    「按惯例,仅巡抚陕西之差遣,已是重任,陛下遣臣出京,一加右都御史之职,二命兼理山西,大同等处整饬军务事,想来二者是相辅相成。」

    杜宁一边说着,一边悄悄打量着天子的脸色,却见天子面带微笑,眼中隐约带着一丝赞许之色,他的心才稍稍放下几分,继续开口道。

    「整饬军屯乃朝廷大政,推行如今,已是成效斐然,但是,仍有颇多困难需要克服。」

    毋庸置疑,天子派他出京,首要解决的问题,肯定是推行整饬军屯的大政,但是,这一点差遣当中已经明明白白体现了,只说这个,怕是要被当成白痴。

    所以,杜宁必须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和挑战,短暂的铺垫之后,杜宁也便迅速进入了正题,道。

    「以臣以为,如今整饬军屯最大的阻力,一在边将,二在藩王,此二者其一人数众多,其二为皇室宗亲,皆是棘手之极。」

    「自上次朝会,臣领命出任陕西巡抚后,便调阅了兵部近段时日的往来文书,可以看出,近段时间以来,刑部金尚书已然向朝廷禀奏了许多关于诸边将的罪证,也处置了一批边将。」

    「所以,臣窃以为,陛下委臣右都御史之职,乃是为边境藩王之事。」

    随着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杜宁略显紧张的情绪明显得到了缓解,继续道。

    「当初太祖皇帝设十三塞王,以镇边境,虽永乐之后,诸王内迁,但是仍有时至今日,尚有秦王,晋王,代王,庆王,肃王,沈王七位藩王,分别镇于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处。」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这几位藩王,便是侵占边境军屯的最大得利者,如今代王主动配合,和岷王一起,呈上了府中田册,此乃利国利民之举,但是是否有所隐匿,尚需查证。」

    「剩下的七位藩王中,庆王在镇城,韩王镇平凉,之前金尚书到甘宁之地察查任礼一案,想来对这几位藩王侵占军屯之事如何整饬,已有策略。」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