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继任人选(2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于无奈的准了他的致仕奏疏,加封少师,太子太师,南京礼部尚书,命致仕归乡。

    与此同时,关于刑部的话题,也再次成为了各个衙门最大的关注点,数日之内,举荐刑部尚书的奏疏纷纷递到了内阁,就连吏部也上了奏疏询问,是否要廷推决定刑部尚书的人选。

    但是,天子那边,却始终没有什么动静,却不知道,到底是有什么打算……底下的流言版本多样,甚嚣尘上,但是,真正能够触及关键的,却少之又少。

    乾清宫中,除了仍然告病在家的左都御史陈镒,六部七卿,内阁大臣已然齐聚,而他们今天的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决定刑部尚书的人选。

    这件事情,从最开始众人嗅到风声,到现在已经过了小半年了,金濂的奏疏被准,事实上,就标志着,事情该尘埃落定了。

    朱祁钰坐在御座上,看着底下侍立的一众大臣,开口道。

    “金尚书致仕之后,刑部尚书之职空缺,近些时日以来,朕接到了不少举荐的奏疏,其中举荐最多的,是右都御史朱鉴,工部尚书陈循,内阁次辅俞士悦,内阁首辅张敏。”

    “诸位皆是朝中重臣,今日便议一议,你们觉得,何人可以担当此职吧!”吩咐了一句之后,朱祁钰便不再说话,将时间交给了底下的大臣们。

    众人也是心领神会,刑部尚书的候选人有很多,但是,天子既然这么说,那么就说明,最终的人选,就要在这四人当中产生了。

    这种状况之下,按照惯例,备选的四个人,一般是不适合开口的,因为怎么说都不合适,所以,众人理所当然的,就将目光放到了最前头的王文身上。

    身为吏部尚书,他的意见,显然是他们所有人当中,分量最重的。但是,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就在王文准备开口的时候,一旁的陈循却率先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蒙陛下厚爱,接掌工部数年,虽然自觉有所进益,但是,部务繁杂尚难理顺,刑部掌天下刑案,职权甚重,臣此前并未有过刑案经历,实在不宜接掌刑部,还请陛下明鉴,恕臣之罪。”话音落下,在场众人都纷纷将惊讶的目光投向了陈循,就在被打断的王文,一时都顾不上生气,看着陈循的眼神,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所以这位陈尚书这是,主动退出?众人品了品他的意思,心中念头一阵翻动,虽然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当中不少人都在针对陈循。

    但是,陈循真的就这么干脆利落的放弃了,还是让他们觉得,颇有几分不真实的感觉……不过,陛下面前,一言既出覆水难收,不少人都停下了想要出言的冲动,看向了上首的天子。

    果不其然的是,天子沉吟片刻,轻轻点了点头,道。

    “陈尚书忠心体国,朕知晓了,近来工部也的确事务繁重,离不得人,若是陈尚书调任刑部,朕还要重新再找一个工部尚书,确实不妥,既然如此,那陈尚书便继续在工部任职便是。”

    “谢陛下!”陈循拱了拱手,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不过,就在他将要退下的时候,天子却忽然又开口问道。

    “既然陈尚书觉得自己不合适,那么,不妨说说,你觉得谁人可以担当此职?”这话问的突然,但是,却还是让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又重新回到了陈循的身上,而后者也没有怎么犹豫,稍一沉吟之后,便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刑部事重,理当择以能力,威望都足够之人来担任,内阁张首辅性格稳重,素有人望,俞次辅能力出众,曾任大理寺卿,谙熟刑案,二位大人皆可胜任此职。”显然,对于这个问题,陈循心中早有答案。

    但是,他这个答案说出来,却让在场的众人心中有些嘀咕。如今陈循主动退出刑部尚书的争夺,固然是好事,但是他的这般答案,同时把张敏和俞士悦两个人推出来……难道真的是想要彻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不过,眼下不是想这些的时候,陈循表明了态度,便算是给这场争夺拉开了序幕。

    紧随其后,王翺便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觉得陈工部所言有理,张首辅在朝中素有人望,名声政绩,皆受朝野上下赞誉,如今刑部群龙无首,正是需要一位老成持重之臣出面稳定大局之时,故而,臣以为,命张首辅调任刑部尚书,最为妥当!”作为前任首辅,王翺之所以能够成功转任兵部,和张敏脱不开关系,在那以后,二人也算是结成了松散的政治联盟,所以这种时候,王翺肯定是要推一把的。

    不过,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王翺说完之后,吏部王文立刻就摇头道。

    “陛下,臣以为不妥,张阁老的确老成持重,但是,他刚刚升任首辅不到两年,除了俞次辅外,内阁如今几位辅臣,皆是入阁不久,也正是需要张阁老继续坐镇之时,故而,臣觉得还是俞次辅更为合适。”平心而论,王文和俞士悦并没有深交,但是,这么多年同僚下来,足够让王文清楚俞士悦的德行立场。

    这位次辅大人,持身中正,但又不缺乏圆滑变通,单纯从吏部尚书的角度来看,的确是他最合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