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0.这得花多少钱啊?!(第3章)(2 / 4)  重生男神从做游戏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宽容,不但不追究她以前的责任,还要让她继续拍电影。

    电影?!

    天呐,那可是电影哎。

    北电的学生都知道,电影才是真正赚钱的东西,而且对于演员和导演的要求比电视剧还要高出一大截。

    电影才是北电人的最终追求,最好的是能够通过电影拿个奖什么的,此生无憾了。

    不知道为什么,在影视圈当中存在这样一条鄙视链,拍电影的看不上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看不上拍小片的,拍小片的看不上……

    “对啊,”曹阳冷着眼看着她,“你亏掉的钱不得想办法赚回来吗?拍电影给我还回来啊,不然我要你来担任这个影视公司的总经理干嘛?”

    “我……哪有那么容易啊……”艾小米本来很想说我可以,可是这一次电视剧的收视率不咋滴,让她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所以她的语气很快就怂了下来。

    到现在艾小米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影视行业了。

    可能回去继续做游戏更适合她一点?

    谁知道呢?

    至少做游戏艾小米还没有失败过,做电视剧,第一次就这么凄惨。

    更别提做电影了,那是艾小米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可是,现在曹阳需要艾小米来做,不但要敢想,还得把它做出来。

    自己之前没有花时间管这个家伙,是有些疏忽了,但是这一次,曹阳重新总结失败经验教训之后,对于博米能做好电影还是很有信心的。

    “你这次好好做,我相信可以成功的,而且你用我说的方式去做,概率会更大一些。”曹阳说。

    “什么方式?”艾小米疑惑地问他。

    曹阳微微一笑,“我们做3D科幻大电影。”

    “哈?!”艾小米整个人都被吓得一颤。

    “老板,你没有开玩笑吧?就我们这种水平也能做吗?”

    “当然可以。”曹阳说,“我看过这次的王者荣耀电视剧了,至少我们在特效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你要相信你自己。”

    3D电影的起步很早,在1839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就已经发现了3D成像的原理了——

    因为人的两只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所以大脑处理以后的效果,其实是两只眼睛成像的叠加。

    这就是3D眼镜的原理。

    最早的3D眼镜是红蓝立体眼镜,就是一只眼镜是红色一只眼镜是蓝色。

    红蓝立体是最早期最传统的3D电影技术,1960年代就已经诞生。这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两部摄影机拍摄,然后再用两部放映机放映,从不同位置投射红蓝两色画面到幕布上形成重迭,再透过红蓝眼镜观看就能产生“视差”,从而让观众眼前出现立体效果。

    在我国,196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利用这种技术拍摄的影片。

    1962年,由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桑弧导演、陈强主演的《魔术师的奇遇》,算是国内第一部3D立体电影。将3D电影技术运用到武打片拍摄,是由中国宝岛电影人首创。

    在1970年代末,因功夫片题材抄袭成风,已逐现衰落迹象。为了挽留日益减少的观众,中国宝岛富华影业公司尝试用红蓝技术拍摄立体武打片,先后推出了由导演张美君执导的3D立体功夫片《千刀万里追》及《十三女尼》。

    虽然观众会感觉不舒服,但效果新奇刺激,还是具有相当高的吸引力。事后也证明,3D立体技术确实适合拍功夫片,因为其中的动作、兵器的出现频率很高,“剑指观众”、“万箭穿心”的立体效果让银幕外的观众避闪不及,震撼无比。

    立体武打片在中国宝岛成功后,也相继在日本及香江上映,轰动一时,当年还参加法国戛纳影展会外市场展览,获得影展大会金箭奖等五项荣誉。可惜的是,在一次视察外景场地时,两部影片的制片人被直升机螺旋桨击毙。

    2000年后,立体电影慢慢走近数字时代,由传统色差的假性立体感来欺骗观众大脑的方式,被用画面速度感制造立体感的新科技所取代。数字立体电影画面更稳定,克服了观看传统胶片立体电影时的头晕、疲劳等弊端,能给观众以特殊的观影体验和视觉享受

    去年刚上映的皮克斯制作的《小鸡总动员》采用了新型投影技术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时容易产生的视觉疲劳感。

    现在随着《小鸡总动员》的上映,国内大部分的3D电影院都已经更新了设备。

    现在国内影院已经做好了迎接国外3D大片到来的准备,未来从07年开始,3D大片将逐渐占领电影市场:

    比如说07年开始的变型金刚系列,08年钢铁侠、09年阿凡达……

    国外以几乎每年产出一部3D大片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到那个时候观众们将会看到非常明显的国内外差距。

    我们国家在3D电影方面起步很早,现在博米公司在电脑绘制技术方面也算是非常领先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