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2章 治愈和致郁电影(2 / 2)  肌肉大导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看完《第一次》走出影厅的观众,迎面撞上看完《初恋》的观众,看着对面叽叽喳喳开心不已的讨论剧情,《第一次》的观众只能默默无言。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两部电影的结局,让看过电影的观众就如同吃了两场席,一场是白事一场是红事。

    午夜2点左右,茄子点评网准时更新,《第一次亲密接触》8.5分,而《初恋这件小事》以8.8分暂时领先。

    看来观众还是更加喜欢喜剧电影。

    两部电影都做到了共情,不过因为《第一次》太过于致郁,很多影迷不自覺的给了低分。

    有時候差评也是愛。

    不过这个数据偏差很大,毕竟午夜场的观众终究还是少数,当黎明的第一缕光升起,双方的战争才正式开始。

    2004年最治愈电影vs2004年最致郁电影,熹子影视左右互搏。

    熹子影视旗下的媒体,更是疯狂的带节奏,其中表现最出色是南瓜微博和uc浏览器。

    相比于微博的稳扎稳打,uc浏览器则有些剑走偏锋,疯狂的带节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标题党。

    【没有人可以看完不哭的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一次亲密接触》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带好纸巾……】

    【我笑了,你呢?】

    【暗恋是国人的浪漫——《初恋这件小事》】

    这满满的营销味,在后世或许没啥用,但现在大家对這个套路防备不深,很多人轻松中招。

    两部电影的质量是没问题的,看完电影的人也不会觉得失望,反而迫不及待的想要上网去抒发自己的想法。

    以往大家会选择茄子点评网,但微博诞生后,很多人都将阵地转移到这里。

    经过水军一挑拨,两部电影的观众就开始在线battle。

    本来双方各执一词,战斗也算是旗鼓相当,但当影评人加入后,事情就变得焦灼起来。

    此时的国内影评人,多以作家、文艺工作者自居,骨气还是有的,不过清高自傲,感觉自己的审美凌驾于普通人之上。

    两部电影在影评人眼里质量一般,评价也是出奇的一致。

    《第一次》:剧情老套。

    《初恋》:过于幼稚。

    或许在他们眼里,爱情片本来就是不入流的商业作品,指望他们说好话。

    得加钱!

    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微博不同于茄子网,这里的用户更加年轻化,对所谓的“电影专家”并不感冒。

    藐视权威,敢于反抗!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影评专家,宁有种乎”运动在微博上开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