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湖上小舟系缆绳(2 / 3)  公子世无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竟会让陛下觉得陈仲平有一天会放肆到冲进宫里来?

    这一刻楚鹤卿很想再去看看老太监的脸色,却死死抑制住这种念头,皱眉装出苦思冥想的样子没有出声,就见坐在他对面的萧静岚提剑横置于石桌上,大言不惭道:“陛下且请安心,萧某早就想见识见识仲平先生剑气沛青冥的本事,有这柄剑在,任他修为通玄也进不了宫城半步。”

    按朝堂上的规矩,从五品的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面圣时需口称微臣,而萧静岚像是初涉官场还不太习惯称呼上的繁琐规矩,在景祯皇帝面前竟以江湖规矩自称萧某,如果此时亭子里有风闻奏事之权、素来拿死谏当做毕生荣耀的御史在,定然要参他一本目无君上之罪,但老太监却一言不发地摇着折扇,不动声色。

    得了湖底白莲和南疆玄蟒兽丹续命的天子对这个回答会心一笑,点点头,转而看向楚鹤卿,意思再明显不过,他想在与陈仲平交好的楚鹤卿嘴里,听到同样的回答,或者,是在这位蜚声江湖却身处宫苑的太医令额头上,看见冷汗。

    楚鹤卿不能不答,心底一声长叹,犹豫着沉吟道:“微臣不敌。”

    精神皇帝的笑意顿时如同凝固在脸上,良久,亭子里只能听见他手指敲打桌面的声音越来越重,似乎觉得挺直身子才有帝王威仪,“哦?”

    楚鹤卿深深呼吸一口气,抬头正视着眼前若不是自己使劲浑身解数早就魂归九泉的天子,肃然答道:“有同为十一品境界的萧大人在侧,微臣即便浑身是胆也不敢虚言蒙骗陛下。天下修士境界之所以划分为如今的五境十二品,乃是司天监陈家那位惊才绝艳不输太祖皇帝的先祖定下,同为十一品凌虚境的修士也有高下之分,微臣先是苦读圣贤经典,而后又潜心修习医术,放在剑道之上的精力远不如陈仲平,况且···”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了眼萧静岚,见同进士出身的剑修朝景祯皇帝点头示意他所言不假,才继续道:“况且,陈仲平一生心无旁骛,所修者唯有陈家世代相传的青冥剑诀,便是最平平无奇的剑法练上几十年,也能化腐朽为神奇,他若不是心境有缺而导致剑意上有纰漏,想必会在越秀任平生之前更早踏足十二品境界。微臣斗胆,在陛下面前说一句没有根据的揣测之言,微臣以为,即便是昆仑苏慕仙,也没有十足把握在三百招之内胜过陈仲平。”

    景祯皇帝本身就是三境修士,只不过九五之尊自幼就没有跟任何人做生死之搏的砥砺机会,以前对剑道兴趣浓厚时也曾让甚为信赖的平公公与他喂招切磋,可那时候还没有被赐穿蟒袍坐稳内廷首领的老太监怎么敢真出手,无非是吃力不讨好地招招退让,哄着他开心罢了,真要是把天子丢到江湖上,别说司天监二十四剑侍这种时刻准备搏命的死士,就算是刚踏进三境的一个散修,也能够轻易取了他性命。

    再者,景祯的皇帝的三境修为有很大水分,身为天家贵胄,自小就有上品丹药固本培元,话说起来,孤舟岛贺安澜在洞庭湖畔龙王庙第一次见着沈辞云时拿出来的洗髓丹,就是沾了太子殿下李敬辉的光,是太医令楚鹤卿亲自炼制出来给几位资质还能说得过去的皇子服用,剩下来的一颗。

    因此楚鹤卿现在提及的这些事情,景祯皇帝并无深刻了解,见萧静岚点头才肯信,不过萧静岚对楚鹤卿后半句话颇为不屑,他不信陈仲平这种整日流连于青楼赌坊游手好闲的老不修,能有踏足十二品的机缘,甚至在交手之前,他不信自己会败给陈仲平,江湖上的传言多是虚言夸大,昆仑山上那位被誉为当世剑仙的,也不见得就天下无敌。

    桌面上的冰块已经融化成原本的三四成大小,水一滴一滴从石桌边缘处滴落,啪嗒有声,继而连成一串,很像下雨时四水归堂的养心殿屋檐,景祯皇帝嗯了一声,不再把手搭在石桌上,闭上眼睛轻轻揉着眉心,像是自言自语般轻声道:“陈家先祖的从龙之功,太祖皇帝该赏的都赏了,蟒袍加身一千三百余年,如此情分,朕翻遍史书也独此一例。至于现在陈伯庸固守北境城墙的用心,就跟陈无双撕毁圣旨的事情功过相抵了吧。”

    楚鹤卿低头不语,老太监的折扇慢了半拍。

    功过相抵说到底还是天家对臣子的恩情,但亭子里的老太监和太医令都知道,这回天子是打算跟司天监算一算如何两清的账了。

    果然,景祯皇帝站起身来走到亭子边,伸手扶着浮雕着圣贤文章字句的黑漆柱子,面朝太平湖折射着阳光的水面道:“朕本来是想让礼部右侍郎陈季淳迁任观星楼主,眼下看来此事不妥啊。不善谋棋者却善谋事,每一局棋都输得恰到好处的人,怎么能称之为臭棋篓子。”

    “让···罢了。”景祯皇帝摇头苦笑一声,低声道:“朕糊涂了,观星楼主无品无级,本就不是一个正经的官位,怎么能让吏部或是礼部拟旨。平公公,这件事还是得你去办才妥当,明日你便亲自去一趟镇国公府传朕口谕,就说朕许久未见亲家,心里想念,让他五月初一的朝会去保和殿。”

    合上折扇的老太监恭敬应了声是,低下头,没人看见他眼中神色。

    “兵部前任尚书邱介彰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