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这才是为君之道(2 / 3)  公子世无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萧静岚走到朝天殿外的时候,平公公已经站在门外等他,二人一前一后进了门,老太监没有像往常一样自然而然走到陛下身侧伺候着,而是静静站在一旁,低下头垂手不语。

    朝天殿里坐着的只有摘下九旒冕的景祯皇帝,案桌两侧是太子殿下和二皇子,再无旁人,萧静岚刚想跪下行礼,陛下就先摆手开口拦住,“此处没有外人,萧爱卿不必多礼,说说早晨的事情。”

    萧静岚应了声是,略一沉吟理清思路,恭敬道:“如陛下所料,臣等来的确实是身着黑色团龙蟒袍的陈无双,陈叔愚并未露面,今日朝会上,也未曾见到礼部右侍郎陈季淳。”

    景祯皇帝嗯了一声,陈季淳从三日前就告假,说是抱恙在乌衣巷养病,这样的托辞天子根本不以为意,臭棋篓子一生谨小慎微,连下棋对弈都不肯拿真本事出来胜一局,哪还能指望他在这种节骨眼上说真话,无所谓,司天监目前恐怕比大周更加难以为继,陈家不识抬举徒惹人笑罢了。

    四境修为的二皇子李敬威显然对陈无双很有兴趣,挑眉问道:“哦?萧大人出手拦住了他?”

    萧静岚惭愧地摇摇头,解释道:“陈无双身边,跟着昆仑山十二品剑修苏慕仙豢养的凶兽,那头黑虎实力绝不逊色于寻常五境修士,不是臣危言耸听为自己开脱,从气息上判断,黑虎兴许能跟十品剑修平分秋色,若真是拼起命来,臣想制服它也得费一番手脚,甚至两败俱伤。”

    昨夜陈无双前脚进京,后脚就有密探把消息传到养心殿,是以景祯皇帝并不意外听到那少年身边有凶兽黑虎随行的消息,可陈无双终究没有出现在保和殿上,漫不经心地瞥了眼木头人一样的老太监,好奇道:“爱卿继续说,朕想听听那混账小子做了什么。”

    萧静岚坦言道:“最初,陈无双是提出跟臣赌斗一场,他若是能接住臣一剑不死,臣便不再出手阻拦他入宫,本来臣胜券在握,可没成想不知从哪里冒出个自称西河派徐守一的道士来,要为臣二人做个见证,老道士最后偏帮了陈无双一把,臣败了。”

    景祯皇帝顿时皱起眉头,他很清楚萧静岚的本事,陈无双区区一个七品剑修,竟然能硬接下与他判若云泥的凌虚境修士一剑,这委实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诧异道:“难怪他能斩杀一条南疆玄蟒,这么说,传言中陈无双身兼四种顶尖御剑术是真的?”

    员外郎轻轻笑了两声,“他是否身兼四种御剑术,臣不敢断言。但当时施展出苏慕仙的剑十七和一种玄妙的以气御剑手段,臣又顾忌陛下嘱咐不能伤及他性命,不敢全力出手,这才让他勉强接下臣七成修为的一剑,又在那老道士术法的帮助下赢了这一局。臣想,后面路上还有平公公在,陈无双已然真气全部耗尽,便是臣不再阻拦,他也决计到不了保和殿,所以就···”三言两句解释完,萧静岚就不再多说,他没有提及陈无双一开始说的是要接他三剑。

    景祯皇帝的手指又放在桌面上敲打,转头看向内廷首领,老太监立即会意,上前一步开口道:“老奴见着陈无双时,他的确已经如萧大人所言,一身四境真气全部耗尽且有严重内伤,老奴没有擅自做主出手,真正把他劝退的人是首辅杨公。”

    “杨爱卿说了什么?”景祯皇帝身子情不自禁地微微前倾,连日来朝会上杨之清似乎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一副神游万里的悠哉模样沉默不语,自知命数将尽的天子,迫切想要知道这位接任程公做了首辅的重臣,对司天监和陈无双,会是什么态度。

    结果,老太监遗憾摇头,无奈道:“陈无双身上带着司天监异宝周天星盘,不知用什么法子将二人交谈的声音完全隔绝,老奴数次想要以神识渗透进去都无济于事。陈无双的表情最早很是气愤,随后才慢慢缓和下来,杨公则从始至终面色如常,后来出现一群年轻书生围着陈无双,听说是从楚州来的,老奴不知他们要做什么。”

    “楚州···”景祯皇帝低声重复了一遍,身子倚回软绵绵的靠背上,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突然展颜笑道:“楚州是个好地方。听说陈无双数次去过岳阳城,原本朕还以为他跟康乐侯交情不浅,没想到那小子在那里做下如此荒唐事来,闹得楚州都督黄大千一连上了三四封折子,让朕给他黄家主持个公道。”

    萧静岚心下好奇却不敢开口问,好在太子殿下也不知道其中内情,问道:“父皇,陈无双怎么惹了楚州都督?”

    景祯皇帝敲打桌面的手指缓慢而有节奏,在他身边服侍了多年的老太监一眼就知道,这代表天子此时的心情很是轻松,果然,陛下面带笑意道:“黄大千呐,有个小女儿叫婉宁,岁数比陈无双还小了几岁,据说视浓妆淡抹为天下第一恶毒事,却偏出落得亭亭玉立。”

    佩剑面圣的员外郎暗自点头,若不是对容貌有自信,那位婉宁姑娘也不会对胭脂水粉如此深恶痛绝了,将门虎女,毕竟跟小家碧玉有所不同。

    “陈无双在京都就最喜欢去流香江上厮混,年少慕艾情有可原,照常理说以他司天监嫡传弟子的身份就不会缺风流韵事,想来是从没见过不施粉黛的出水青莲,竟恃四境修为为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