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二章 孤舟岛谶语(2 / 3)  公子世无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别想得太多。老夫跟你说起这些没有别的意思,也是想让自己心里少些违背祖师遗训的愧疚罢了,就当你那位师叔祖是静极思动,想着来锦绣中原散散心,他在浮空楼里呆了几十年,心里也憋屈。不过,你别指望他老人家会来司天监枯坐一年,从浮空楼换到观星楼,像是从一处樊笼换到另一处樊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他去寻些乐子吧,伯庸兄信上许下的那一百坛子御酒,就便宜了老夫。”

    陈无双默然良久,还是起身恭敬施礼,“无双谢过林师伯。”

    林秋堂转身朝八仙桌走去,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再者,老夫是替伯庸兄坐镇观星楼,不是替你小子来撑腰,你前面的路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没人走过,老夫其实也帮不上什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本事。”

    许佑乾恭恭敬敬站在桌旁替林秋堂斟了一碗茶,那柄山鬼重新挂回腰间,他总觉得佩剑被这位孤舟岛掌门借用过以后,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非要比喻的话,只能说是那柄天品长剑里原本有个呼呼大睡的婴孩,现在被人唤醒,正睁开一双好奇的眼睛四处打量。

    林秋堂落了座,偏头看了眼不远处连廊里那两个似乎跟司天监格格不入的读书人,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转而看向哗啦啦把玩着六枚承天通宝的常半仙,和声道:“小女霜凝自幼骄纵,性子顽劣调皮了些,辛苦常先生费心教诲。”

    见他提及自己酒量大得出奇的宝贝徒儿,常半仙咧嘴笑道:“你不怪我?”

    林秋堂讶然道:“常先生这是说的哪里话?能得名师,是小女的机缘福分,林某窃喜还来不及,怎么敢怪罪先生?”

    常半仙从桌上拈起一颗葡萄,丢进嘴里,含糊不清道:“以霜凝的天分,在孤舟岛潜心修习几年剑法,要说能超过沈辞云那木讷小子是够呛,至少不会次于许悠。且不说老夫不经你许可就收她为徒的做法很是失礼,你应该知道的,她入了我卦师这一脉,以后就会跟孤舟岛渐行渐远,正经说句心里话,老夫虽猜到你不会阻拦,但也未必就乐见其成。”

    渐行渐远。

    林秋堂叹了口气,眼神里确实闪过一抹不舍,却平静道:“以前林某是不信命数的,儒家圣贤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年岁越长就越觉着世上万事确实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妄加干涉者,就算是两百年前的逢春公,也得付出惨重代价。小女以后的路怎么走,我这个当爹的左右不了,只好拜托常先生受累多多看顾。”

    邋遢老头沉默片刻,忽然抬手指着身后的观星楼问道:“你看观星楼如何?”

    林秋堂微微一怔,随即由衷笑道:“极好。”

    陈无双没有往那张八仙桌前凑,而是搓着手信步走进连廊,“贾先生最近在读些什么书?”

    贾康年长吁一口气,将手里书本摊开的一页折起来做记号,抬头仔细端详年轻观星楼主脸上的神色,淡然答道:“在看大周开国初年的几本旧书,历法、律法、礼法之类。”

    陈无双点点头,这种书看起来最是枯燥乏味,像是个迂腐学究用一成不变的古板语调说些生硬道理,换了是他,给天大的好处也耐不住性子往下看,莫名其妙生出些怜悯情绪,温声问道:“看这些做什么?我记得观星楼里收拢了几本海外炼气士撰写的心得,我师父说倒是有些可取之处,先生不妨多看看,即便不修真气,兴许也能从中找到养身健体的法子。”

    贾康年欣然一笑,“公子不必担心康年身体。你动身远赴凉州的第二天,正言兄就去了趟鹿山白马禅寺,跟空相神僧求了个药方来,老管家照着方子抓药,吃了一段时日,疗效甚佳。”

    陈无双愣了一愣,转头朝向穷酸书生,这才想起刚过青槐关的时候,听人说过镇国公府的管家陪着戴了一张索命恶鬼面具的人去过鹿山,当时还疑惑怎么多出来一路疑兵,现在才揭开谜底,原来是张正言。

    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以身犯险,倒比他孤身远赴凉州显得更有勇气。

    “怎么,正言兄是惋惜小核桃被大寒拐走,心生不忿,一时想不开就要看破红尘落发为僧?”

    穷酸书生对陈无双这句没有恶意的打趣毫不在意,坦言道:“天道有常,世上好事岂能被一人全都占了?小核桃走了,府上还有同样可人的大核桃,说实话,我倒觉得温婉似水的大核桃更好,知冷知热又善解人意。本想着等几天找个合适的由头再问问公子,你瞧,择日不如撞日,公子要是没有这个心思,不如肥水不留外人田?”

    陈无双劈手夺过他视若珍宝的那柄名贵折扇,笑骂道:“狼子野心!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公子爷要是早看出来你是个见色起意的家伙,说什么也不能引狼入室,这回倒好,就剩一个伺候起居的贴心丫鬟,你他娘就给盯上了?”

    张正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振振有词道:“哪能光要马儿跑,不给马吃草?”

    陈无双展开折扇又合上,拿在手里指着他道:“贾先生瞧瞧他这副德性!说来听听,你这匹河阳城的驽马自打到了京都城,什么时候撒开欢跑过?”

    张正言撇了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