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3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番外2)(1 / 5)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徐茵下了小三卡,就被一众邻里围住了。

    都在看她脚边竖着的一个比人还要高的大纸箱。

    “茵茵,又给家里买啥好东西了?”

    徐茵笑着说:“天热,给爹妈买了台电冰箱。”

    幸好现在镇上就能叫到拉货载人的三轮小卡车,不然要是从县城叫过来,车资可不低。

    一听电冰箱,人群哗然。

    “这个有点贵吧?”

    “何止有点啊,是很贵!”

    “比电视机还要贵。”

    “啧啧!茵丫头你不是才大学毕业吗?这么快就挣到钱啦?看来单位效益很好哦?”

    “你们懂什么!”徐母赶到了,气喘吁吁地挤开众人,“我家茵茵还要往上读呢。冰箱肯定又是她用奖学金买的,是不是啊闺女?”

    “对。”徐茵点点头。

    没跟爹妈解释:奖学金和奖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奖学金一学年下来顶了天百八十块,攒四年都不够买一台冰箱的。

    但奖金就不同了,她设计的太阳能电池板(思路来自系统奖励她的那部太阳能房车),已经在申请专利,一旦办下来,奖金额能突破五位数。

    本来还想给家里买台洗衣机的,可乡下还没接入自来水,洗衣机使用起来不方便。

    何况她妈上次骂她败家,说洗个衣服还用机器?什么毛病!

    干脆先不买了。

    倒是电冰箱家里肯定用得着,农忙了多买点肉菜,吃不完放冰箱里,免得一晚上就馊了。

    这台冰箱是五一节那天在帝都第一百货大楼搞促销时买的,上下双开门,大容量。

    买来后放在系统仓库里。到了镇上叫小三卡时才找了个无人角落拿出来。平阳县的家电柜台还不一定有这个型号。

    果然,徐母很开心,夸她买对东西了。

    家里有了冰箱,徐母一时间舍不得出门了,先是找了块干净抹布,里里外外给冰箱擦了个澡,通电后,煮了绿豆汤放凉后冰进去、蒸了凉糕冰进去、拌了凉菜冰进去……等午觉起来,取出来看,“哎呀!不愧是冰箱,比井水镇的凉爽多了!”

    “……”

    徐茵不想看她妈天天做这类幼稚的冰箱实验,带上扩容书包,骑上去年二度改装的加强版小电驴出去溜门子了。

    第一天,她去了大岙村看外婆。

    去的时候,提了满满一兜帝都特产,回来一麻包优品山珍。

    大岙村自从卖山货挣到钱,发动村民承包山头。

    她舅明面上和其他村民赚的差不多,实际上还有一笔来自桐城的隐形收入。

    山货在桐城的受欢迎度,可远远高过平阳县。不到两年,就追着她家的步伐,也成了万元户。

    这不山地承包文件一下来,他第一个响应,把家后头那座小山头给整个儿承包了下来。

    除了原有的板栗树、核桃树没动,其他灌木、杂树清理掉以后种上了桃树。

    承包第一年就结果了,入秋后卖了个好价钱。

    今年是第二个年头,原以为会停一年,没想到开花以后又结果,比去年结的还要多,照着外甥女当初教他的果树栽培法,去掉一些劣果,剩下的既大又好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看着老舅一家笑得合不拢嘴的幸福模样,徐茵由衷替他们高兴。

    第二天,她去了后海村看嫂子娘家,顺便到海鲜批发市场采购一批新鲜的本地海鲜。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搞起渔业合作组织,集资大渔船已经突破十艘,附近还建起了全县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

    以前不常见到的大海鲜,如今成了海鲜批发市场里的常客。

    徐茵每年寒暑假回来,都会到这里转转。

    批发市场收摊早,因此她先去海鲜市场,出来后再去嫂子娘家。

    李家的滩涂养殖业搞得红红火火,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养殖的品种也一年比一年多。

    如今的李家早已脱去昔日的贫穷,翻盖了新屋、扩大了养殖规模,如今不光有蛏子、毛蚶,还养起了青蟹、对虾。

    这就是混养——滩涂隔成一块一块,跟水田似的,有水的区域底层养青蟹,上层养虾,滩涂泥里养蛏子、表层养蚶子。

    混养能降低养殖风险,却很有难度。多亏徐茵送他们的《海产混养技术手册》。

    李家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和这本堪比秘宝的技术书,让李家的养殖场,成了后海村的领军代表。

    这不,看到徐茵上门,李母立马唤大孙子去养殖场,挑了一篓大青蟹回来,知道徐茵喜欢吃这个。

    还不到饭点,就蒸上了,拌一碟姜蓉蘸醋汁,让徐茵边聊边吃。一会儿走的时候,再给她带些别的海产。

    聊天过程中,徐茵得知她参股的渔船,效益非常好,或许这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带来的际遇吧。

    大一那年寒假,确如李家人说的没有分红,但分到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