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求订阅)(2 / 2)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赏识他的老师欧阳修,都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京。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也有意见,在朝廷之上与王安石斗了几个回合。但不得不说,年轻的苏轼相对于王安石这位久经官场的政客比起来还是太年轻了。没几个回合,苏轼就被打败。但到底苏轼一直是被皇家看中,虽然也反对变法,倒也未被太多的迫害。有感于朝廷铁定变法的想法之后,苏轼自请离京,先后到达密州,杭州,徐州担任地方长官。到达地方的苏轼爱民有为,先后为地方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实事……”

    众人听着陈凡所讲苏轼的故事。

    虽然王安石变法是无比波澜壮阔的史诗。

    但相对于史诗,有着无比天赋与才华的苏轼,同样异常的耀眼。

    “在密州为官的时候,某一个晚上,苏轼突然做了一个梦。在隐约的梦境中,他回到了家乡眉山,看见王弗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心头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梦里就这样相对无言,醒来时已泪流满面。再也睡不着了,往事历历在目。苏轼翻身下床,写下了一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陈凡在黑板上写下这一首词。

    这一首诗,不比此前苏轼写的其他一些词。

    如果说其他一些词,苏轼是豁达,是豪迈,是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

    那么这一首江城子,那就是对于亡妻的思念。

    是的,他的妻子王弗,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

    王弗是苏轼在青神中岩寺读书时的老师王方的女儿,两个人“早恋”成功。十九岁的苏轼迎娶了十六岁的王弗。在王弗陪伴苏轼的十一年来,苏轼每当想起都不由得欣慰。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一个贤内助,才让苏轼能够一门专心的研究诗词学问,进而大放异彩。

    这里有一句词写得特别好,陈凡很喜欢。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当年的王弗还是那么的年轻,一走十一年之后,现在的苏轼已经到了40岁,并有了白发。

    所以如果真的看到了王弗,苏轼也不知道王弗是否还能认识自己。

    “苏轼,原来这就是苏轼。”

    众人嘴角喃喃自语。

    仅仅只是一篇散文,两首诗……苏轼就已经俘虏了现场所有的人。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接着,陈凡继续讲道:“在密州担任太守的时候,这一天正是中秋时节,因为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过弟弟,也就是苏辙时,看着月光,思念弟弟的苏轼更是倍感孤独。苏轼一个人默默的喝酒,在他一杯又一杯酒水下肚之后,苏轼突然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他举起手中的酒杯,大声的对着夜空说道,你可知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能够圆满?你可知地下的兄弟什么时候才能团圆?你可知天宫的殿宇会不会很冷?你可知有多少不如意的事情充满人间?随后,苏轼拿起纸笔,写下了一首旷世奇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旷世奇篇?”

    听着陈凡说到旷世奇篇这四个字时,台下众人一愣。

    旷世奇篇?

    有这么牛逼的吗?

    虽然之前苏轼写的几首诗词,也确实非常好,也非常的惊人。

    但,这要说旷世奇篇,多少有些过了。

    不过。

    在他们不解之时,陈凡却已经念出了这一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词对于唐诗来说意味着什么?

    此前很多人说,宋词对于唐诗来说,意味着传承,意味着宋朝特有的文化。

    意味着,宋词能与唐诗竞艳。

    但……

    其实真正来比较的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宋词多少在思想境界上,还是差唐诗一些。

    但。

    直到今天。

    当听到陈凡所讲苏轼所写的这一篇《水调歌头》时……

    人们发现。

    宋词,真的可以和唐诗竞艳。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