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出来吧,《赤壁赋》……求订阅(2 / 2)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般画面感。

    更不上《水调歌头》。

    但他们总是感觉,这首诗有一种特别令人鼓舞的力量在前,一直托着他们前行。

    陈凡没有解释这首词。

    他知道,只要你认真体会,你就能体会出这一首诗的意境。

    接着。

    陈凡继续说道:“有一天,他与一同被贬到黄州的张怀民一起住在承天室。因为被贬到黄州的苏轼没有什么事做,有的时候也挺无聊的。这一晚,他睡不着,就去找张怀民一起去看承天室夜景。游完,苏轼便写了一篇《记承天寺夜游》的散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篇散文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意思。

    就是刚才陈凡所说的意思差不多,苏轼只不过是记下了当天与张怀名一起夜游承天寺罢了。

    而为什么会夜游承天寺?

    最后一句交待了。

    这其实没有什么,只不过是因为只有苏轼与张怀民两个这么清闲又没事可干的人啊。

    这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对于被贬黄州的释怀。

    “感觉苏轼境界越来越高了。”

    “我也感觉到了,苏轼原本就是一个很有天赋,天纵之才的人。但他现在却放下他的那份才华,放下他的那份骄傲,只是随便记起自己夜游承天寺的情景。但,这份随手而记,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升华的苏东坡。”

    “我草……我感觉,凡哥还有一个炸没有放。”

    “啊……”

    众人不解。

    这时陈凡则继续讲道:“因为与张怀民同样被贬,两人算是臭味相投。有一次张怀民搭了一个亭子,还没有取名,张怀民就叫苏轼给他的亭子取个名。苏轼想了想,直接就说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你看,我们在黄州这么清闲,这么快哉,就叫他快哉亭吧……”

    “又有一次,很是清闲的苏轼与友人来到了赤壁这个地方。当游玩赤避之后,苏轼写下了一篇《赤壁赋》……”

    而这时。

    吴刚已经为陈凡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拿起笔,陈凡沾了沾墨水,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当再写第二段时……

    陈凡皱了皱眉头:“怎么回事,好像信号不好,是不是断网了?”

    “大家能听到我说话吗?”

    “不能啊……”

    “好吧,我关一下直播。”

    说着,陈凡关掉了直播……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