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突发,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求订阅)(3 / 4)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越远,陈凡便说道:“呃,话题扯远了,我们回到正题。历史当中的都江堰,也跟大家讲完了。那么,说说我们正修建的都江堰。整体上来说,我们的整个设计与方案,还是与历史当中的都江堰相同。与之同时,在不少地方,我们也采用了古法建筑工艺。另外,我们也加入了全球最为先进的现代修建技术……”

    ……

    一翻对都江堰进行讲解,众人听得无比的认真。

    与之同时。

    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水利专家,他们也在陈凡的直播间。

    是的。

    虽然陈凡在直播间里更多是开玩笑,讲故事,但时不时也会透露一些比较先进的治水理念。

    这也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受益非浅。

    要知道。

    在全国范围内,可不仅仅只有蜀地会发洪涝,其他一些地方也会发。

    至于你说,其他地方也叫陈凡去?

    这怎么可能。

    不说陈凡不是专业做这一块的,就算他是专业做这一块的,他也没有时间全国各地走。

    所以。

    要想完全的治理各地的水患,只有将陈凡这种先进的治水理念给吸收进去。

    比如。

    陈凡在直播间里的时候,他就提到了。

    其实治水,最为下策的就是堵。

    堵是堵不住的。

    最好的处理办法,那就是疏。

    为此。

    陈凡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叫做大禹治水。

    传说远古时期,九州各处发了洪水。

    当时的帝皇“尧”就命鲧去治水。

    可鲧治了九年水,不但没有治理成功,反而水越来越大了。

    最后。

    又有人推荐了禹。

    这个禹就是鲧的儿子。

    这一些人说,虽然大禹是鲧的儿子,但大禹不像他的父亲一样。

    大禹是一位非常有才能,也是一位非常大度的人,如果任命他来治水,一定能够治理成功。

    于是后来的帝皇“舜”,也就命令大禹治水。

    为了治理九州的洪水,大禹深入九州各地,查找水患起源的原因。

    同时。

    他也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

    最后。

    他总结出了。

    其实治水,堵不如疏。

    九州之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光靠堵,只能拦得住一时,拦不住长久。

    而且水一大,堵也没用,甚至还又会引发大洪水。

    如果将水通过一定的方法疏通,让水流向大海,那就成功了。

    接着。

    为了找到疏通的办法,大禹又是深入九州各处。

    据说,有三次他在治水的时候路过自己的家门。

    并且在家门口处,大禹还听到他刚出生儿子的声音。

    可因为治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也没有时间到自己家里看一看。

    这叫“三过家门而不入”。

    而正是由于大禹这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大禹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才学,终于治水成功。

    原本泛滥的河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原本被河水侵入的土地,变成了粮田。

    原本咆哮的水流,也成为了老百姓以此为生的母亲河。

    这个故事非常传神,众人又是听得如痴如尊。

    “大禹治水,好像大禹是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

    “远古时候都有这样的经验,看来古人的智商绝对不输于现代人。”

    “那必需的,就像都江堰,现代人能想到吗?”

    “感觉好像都江堰的设计方案,也是采用疏通的方式。”

    对此。

    陈凡也是点头:“是的,都江堰的设计方案,其实也是疏。”

    且不管鱼嘴,宝瓶口,以及飞沙堰……他都没有采用堵的方式。

    鱼嘴是将岷江一分为二,这是疏。

    宝瓶口是将急流的江水缓下来,并与飞沙堰结合汇入到主河流,这同样也是疏。

    如果真采用堵。

    可能水小的时候没事,可一但暴发了特大洪水,任何的防堵工程也都会完蛋。

    不过。

    就在这时,又有一位粉丝关心的问道:“凡哥,我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

    “什么问题?”

    “万一正在修建都江堰的时候,蜀地又爆发了大洪水,那怎么破?”

    “这个啊……”

    这个问题让陈凡头痛起来了。

    事实上。

    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个,所以上头才让陈凡担任总设计师。

    要不然。

    人家肯定会再仔细研究,测量,给出更为具体的方案……然后再修建都江堰。

    陈凡绝对相信。

    以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