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0章:超级国宝:传国玉玺,和氏璧……(求订阅)(3 / 4)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块玉献了上去。楚武王也叫他人鉴别,工匠仍认为,这明明是石头,随后又将卞和的腿给打断了。”

    “后来楚文王继位,卞和就来到荆山那里痛哭,哭得流出了血水。楚文王知道后,就问卞和为什么哭。卞和便说,自己没有欺骗楚王,这绝对是一块美玉。随后,楚文王就叫工匠将这块玉切开来,果然是一块天下无双的美玉。随即,楚文王封卞和为陵阳侯。因这块美玉是卞和发现的,所以又称之为和氏璧。”

    “而到了楚威王时候,令尹昭阳破越有功,于是楚威王就将和氏璧赐给了他。昭阳很高兴,就带着一众好友来到一条大河边观看这块和氏璧,这个时候突然有人说,河里有大鱼。随即,大家都跑去看河里的大鱼。看完之后,当再度回来时却发现,这块和氏璧竟然不见了。”

    既然要讲。

    索性,陈凡就再讲一个大的。

    和氏璧,可以说是中华几千年以来最为知名的重宝之一。

    “后来有人就怀疑和氏璧是来到楚国的大夫张仪偷了,然后就将张仪抓起来严刑逼供。最后没有结果,张仪因为这件事对于楚国非常痛恨。后来,他前往了秦国,随即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并瓦解了秦楚联盟。甚至还将楚怀王给抓了起来,并杀死了他。”

    “就这样,这块和氏璧在楚国不知所终之后,最后竟然被赵国得到了。秦昭王得知此事之后,就对赵国说,他们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怕秦国派兵攻打他们。于是,赵王就派一位叫蔺相如的大夫出使秦国。”

    “当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之后,秦王与群臣看着和氏璧,一时赞不绝口,一句也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情。蔺相如知道,这是秦王在欺骗他。但这会儿和氏璧又在秦王的手里,于是蔺相如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对秦王说道,这块玉其实有一个小毛病,如果没有人指出的话,别人就看不出来。于是,秦王就将和氏璧还给了蔺相如,让蔺相如指出这块玉哪里有问题。”

    “当和氏璧一还到蔺相如的手中时,蔺相如就将玉高高的举起,并说道,大王想得到这块玉璧差人去向赵王索要,赵国的大臣们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不讲信义,只是倚仗着自己是大国,编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玉璧,所以大家都反对把和氏璧送来。但我认为普通百姓交往尚且讲究信义,何况大王是一国之君呢?且仅为一块无多大用处的玉,伤了秦、赵两国的和气,是很不理智的。

    赵王听信了我的话,沐浴斋戒了五天,亲自在朝堂上将国书和玉璧交给我,让我奉送到秦国,这是多么的尊敬大王您。但我来到秦国,把玉璧奉献给大王。大王却态度随便,傲慢无礼,还把美玉交给宫女传看,这是对赵国的污辱;您一字不提交割城池的事,这是无意偿还城池。所以,我把玉璧要了回来。现在,玉璧在我的手里,你如果一定要强迫我,那我就让我的头颅和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完,蔺相如怒气冲冲地举着玉璧,眼睛斜看着柱子,随时准备砸碎。”

    秦王看到蔺相如如此,怕蔺相如将和氏璧砸碎,于是就叫人拿出地图,指点将这十五座城池划到赵国。但蔺相如知道,这只不过是秦王又一次骗他。所以,蔺相如便说道。我们赵王为了送和氏璧给秦国,斋戒了五天。秦王如果有诚意的话,也应该如此。秦王一心想得到玉,又怕蔺相如将玉给砸碎,于是便答应了。但虽然如此,蔺相如也知道秦王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当回到馆舍之后,他就将和氏璧拿给下属,又令他穿上粗布麻衣,偷偷的将和氏璧带回到赵国。

    五天之后,秦王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准备接收和氏璧。蔺相如从容地走上前对秦王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已历二十几位国君,可从没听说过哪位国君讲过信义。我担心受了您的骗,已派人把宝玉送回赵国了。赵是弱国,秦是强国,如果秦王是真心诚意地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绝没有不答应的理由,只要派一个使臣去,赵国马上就会送和氏璧来。过去孟明视欺骗了晋国,商鞅欺骗了魏国,张仪欺骗楚国,如今,我不愿看着大王再背上欺骗赵国的坏名声,所以把玉璧先送回赵国。当然,如果秦王您觉得我欺骗了您,那你就将我给杀了吧。秦王看到蔺相如如此刚硬,虽然心疼没有得到和氏璧,但这会儿也不是与赵国开战的时候。于是最终,秦王没有难为蔺相如,让他回去了。

    这个故事,就叫做“完璧归赵”。

    这样的一个典故一说,众人便对和氏璧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果然还是我们英明啊,拉着陈师不让他走,这不,又一个牛叉的国宝要出现了。”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经典。”

    “一块玉竟然被陈凡老师说得这么有典故,绝了。”

    不过。

    和氏璧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接着,陈凡再次说道:“当秦国灭掉了赵国之后,和氏璧终于被秦国拿到了手里。这个时候,赢政想称帝,然后便想制作一块玉玺。那么选什么材料最好呢,不用说,一从大臣都推荐用和氏璧。赢政采用了大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