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1章:传国玉玺算什么,看我大禹传下来的“九鼎”……(求订阅)(3 / 3)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鼎,一众粉丝便呼的一声,被九鼎这个超级重宝给惊住了。

    “九鼎,我草,竟然还有九鼎。”

    “九鼎即九州,九州即天下,好吧,确实比传国玉玺的逼格高。”

    这种高逼格的东西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陈凡只是讲了一会儿,直播间的粉丝便来了一个爆涨。

    “不过,凡哥,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夏朝是什么朝代?”

    “夏朝就是商朝之前的朝代。”

    “商朝又是什么朝代?”

    “商朝就是周朝之前的朝代。”

    “周朝之前有商与夏?”

    “是的。”

    不过。

    这里也不是讲夏与商的时候。

    反正陈凡也挖了不少坑,这会儿再挖几个坑也没有什么。

    他接着再说道:“原本九鼎就是夏朝的九鼎,但商灭了夏朝之后,夏朝也就将九鼎继承了下来。周朝灭了商朝之后,周朝又将九鼎继承了下来。而我们关于九鼎的故事,大都发生于周朝。”

    至于周朝之前,年代太久了,陈凡也不太清楚。

    “最开始周朝实力还是很强的,九鼎位于周朝,一众诸侯国每次看到周朝的九鼎,都是心生畏惧之心。只是西周之后,来到东周。东周的实力已经远远不如西周,他们已经不太能够控制得住一众诸侯国。甚至,不说控制,他们已经完全被各个诸侯国超过。”

    “春秋时期,楚国很快就强大起来。这时,有一位叫做楚庄王的诸侯,他有一次来到了周朝都城。因为他实力强大,在众诸侯国当中威风赫赫。而就在这时,他突然问起了周天子九鼎的轻重,这个典故叫做问鼎。周朝大夫看到楚庄王这么问,自然明白楚庄王的意思。楚庄王明面上是问鼎有多重,其实,他是心里有想取周天子而代之的想法。周朝大夫就回答,鼎之轻重,不在于重,在于德。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听完之后,考虑到当时楚国虽然非常强大,但其他国家实力也很强。同时正如周朝大夫所说,周德虽衰,但天命未改。整个大势还是属于周朝的,如果楚庄王想取周天子以代之,必然遭受到天下诸侯国的讨伐。最终,楚庄王也就离开了。”

    这个楚庄王问鼎的故事,更是加重了九鼎的份量。

    同时。

    问鼎一词,也让众人感受到那一份雄心也野心。

    “只是天下大势,未必就一直在楚国人那里。在楚国强大了一段时间之后,另一个国家也变得强大起来。这个国家,那就是秦国。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国国王亦希望争夺宝鼎。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

    “秦武王四年,也就是公园前307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到宜阳巡视,然后直入洛阳,以窥周室。周赧王遣使郊迎,秦武王直接入太庙明堂中欲窥九鼎。秦武王围着九鼎观览一番,赞叹不已。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守鼎的官吏说:此成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秦武王虽然是一国之君,但却是天生的大力士。他用尽平生之力,将鼎抬离地半尺。正要迈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声,将胫骨压断。众人急忙把他扶归公馆,秦武王疼痛难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气绝而亡。”

    这又是一个问鼎的故事。

    前则楚庄王问了之后,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能完全无视各国,所以便离开了。

    可这个秦武王,那就太过于傲慢。

    或许这也是天命。

    秦国在当时也不足以无视各国,所以当他如此傲慢周天子时,上天降下了惩罚。

    这可不是故事,也不是传说,而是正史当中记载的,真正发生的事情。

    “哈,竟然有被鼎砸死的。”

    “这个秦武王,真是……”

    众人不自觉被秦武王给逗笑了。

    举鼎举鼎。

    结果鼎还没举起,反倒被砸死了。

    如果看过芈月传的,那就知道这个秦武王是谁了。

    “不过天下大势最终还是属于秦朝,在秦灭掉周朝之后,秦将九鼎西迁至咸阳。赢政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九鼎就不知下落了,赢政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也正是因为不知道九鼎的下落,随即赢政便令李斯用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

    这便是九鼎的故事。

    虽然九鼎消失了。

    但他留下来的典故以及思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