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7章:今天给大家讲一位叫做“司马迁”的史官……(求订阅)(3 / 4)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陈凡自然知道这里面的问题。

    不过他与周教授比较熟,所以也就开起了玩笑。

    周教授也知道陈凡这是开玩笑,说道:“我这位考古学者怎么就不能来,反倒是陈凡老师您这位导游,来这里干嘛啊。”

    “哈哈哈。”

    两人大笑。

    一个是导游,一个是考古学者。

    当然。

    这与历史都有很大的关系。

    修史这一块上,还真得好好的与考古学者打交道。

    毕竟有不少的史书是需要这一些考古学者挖掘出来,同时还得他们研究与鉴定。

    甚至可以说。

    考古学家比之历史学家要懂的东西更多。

    比如历史学家研究历史就可以。

    但是。

    有的时候史书可没这么详细。

    比如问你一句,西汉时期老百姓正餐主要吃什么,他们的衣服是什么样的款式,扭扣的样子?

    他们怎么上厕所?

    为什么上厕所叫上厕所,不叫下厕所?

    汉朝时的厕所又是什么样子?

    他们会穿内裤吗?

    他们的内裤是什么样子?

    女人来月事的时候怎么办?

    他们用什么剪指甲?

    他们喜欢吃什么零食?

    这一些都需要在考古工作者挖掘一系列文物出土之后,后面的历史学家才能够得已总结。

    至于陈凡这个导游。

    用所有人一句话评价,难道你真以为他是导游?

    ……

    “陈凡老师,周教授,这边请。”

    这次中华档案馆的修史碰头会是在京都师范大师召开。

    之所以是在京都师范,而不是在京都大学。

    主要还是因为,史书关系重大,更与培养我们下一辈息息相关。

    师范的意思,那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所以师范的第一责任,那就是教书育人。

    “陈凡老师,您这里。”

    “啊?”

    看着首位最中间的位置,陈凡有些惊讶:“我坐这里?”

    “这次会议您可是组长,您不坐这里谁坐。”

    “这个……”

    一边的周教授却是笑着说道:“陈凡老师,您不坐在这里,我想我们这里所有人都不敢坐这里。”

    这一说,一众教授,学者,知名人士,亦是纷纷鼓掌。

    显然。

    虽然陈凡在这个会议里面年龄最小,也不是什么教授,更不是什么专家。

    但他的影响力,他的能量,他的水平……在坐所有人都是为之佩服。

    在众人的关注下,陈凡也没有再多犹豫,坐在了最中间的首座。

    接着,众人一翻介绍。

    陈凡对于这一次开会的人员也有了基本上一个认识。

    ……

    “陈凡老师,您起个头吧。”

    一翻了解。

    这时。

    会议也正式开始。

    虽说之前有一些客气,但既然担当了这一次修史的组长,陈凡也就,在其位,谋其政。

    没有再客套,陈凡说道:“此前中华档案馆邀请我参与修史的工作,之前我是没有想好的。不过,后来经历太多,也越来越明白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唐朝名相魏征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但是,因为年代的久远,保存的不易,文物的缺少,史料的匮乏,我们有很多的历史埋没于时间的长河当中。所以,我们这一次碰头会,讨论的就是修史。”

    “而在讨论修史之前,我想向大家讲一位史官的故事。”

    “这位史官,叫做司马迁,西汉时期夏阳人。他也是司马谈的儿子,出身于史官世家。受家庭的影响,司马迁自小就熟读一系列的史书。而他的父亲便对他说,他们司马家世代都是史官世家。史官的任务,那就是记录与修撰历史。而修撰不仅仅是通过史料,以及他人的转述,做为一个优秀的史官,还得身体力行,从各个方面证明这一些史料的真实性。”

    “所以,年纪稍大之后,他便在父亲的建议下游览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山。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汨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最终回到长安。”

    “只是不久,汉武帝在泰山封禅期间,父亲司马谈却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