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6章:大一统,大一统……(求订阅)(2 / 3)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还有历史太过于久远等原因。

    很多时候几百年写的书,他都必需经过注释,人们才能看得懂。

    就像我们现在看文言文一样,也需要进行翻译,普通人才能看得懂一样。

    《公羊传》,说白了,就是注释与翻译《春秋》的书。

    但是。

    如果《公羊传》仅仅只是注释与翻译,那陈凡对于《公羊传》就不是很感兴趣了。

    关键在于。

    公羊传在注释与翻译的时候,他还有着极强的个人风格,以及深厚的思想理念。

    接着。

    陈凡继续讲解说道:“公羊传的作者据说是公羊高,而公养高则是“子夏”的弟子,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最初的《公羊传》并没有成为一部书籍,而是口口相传。公羊高记下了老师“子夏”的一些言论,以及孔子的言论,加上自己整理,形成了公羊传。随后,公羊高又通过口述的方式传给了自己的子孙。直到西汉时期,公羊高的玄孙才将公羊高的言论整理成了《公羊传》。”

    是以。

    真正《公羊传》的作者,这里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就像《论语》一样,他可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作者。

    不过这里面大部分言论,还是公羊高加以整理完善的,也因此暂时作者就定为公羊高。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公羊传》对于春秋微言大义的解释,刚才说了,公羊传有着极强的个人风格,以及深厚的思想理念。所以,他在解释春秋微言大义的时候,也非常令人耳目一新。”

    “举个例子,西周时期纪国的国君看到齐国的国君对周天子很不尊重,便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就对周夷王说:齐国的国君齐哀公一直对您很不敬,现在您应该将他杀了,让其他不敬您的诸侯王看看,这就是不尊敬您的下场。周夷王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就将齐哀公给杀死了。这个杀死还不是一般的杀死,而是烹杀,手段非常残忍。”

    “200年过去,齐国的齐襄公即位。为了报仇血恨,齐襄公发兵攻打纪国。至于为什么攻打纪国,就是因为纪国的祖先曾经在周天子面前说齐国国君的坏话,所以齐国国君就被杀死了。为了报仇,哪怕200多年过去,齐国仍然记得这个仇恨。随即,齐国用时5年,将纪国灭亡。对于这件事,当时的儒家很有争议,不少儒家代表认为,仇恨都过去200多年了,没必要还一直追着不放。但是,公羊高却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意思就是说,这样的仇恨,哪怕过去了九世仍可报。甚至,别说是九世了,百世都可以报仇。”

    “这样的评价对于汉朝的汉武帝影响很大,当时汉朝初建之时,汉高祖白登之围,最后只好贡献女子,方才保住性命。吕后同样也被匈奴至书羞辱,说是让她陪侍。吕后虽然无比的愤怒,但仍只好推托说年老色衰,于是又献了一批年轻的女子过去。哪怕就是到了文帝景帝这两代,也时常遭受匈奴人的入侵。而在这样的局面之下,汉武帝想起了公羊高的话,齐襄公可以复九世之仇,大汉朝难道不能?随即,汉武帝从此改变了对于匈奴的防守策略,采取了主动进攻,至此成就了大汉天下。”

    从这可以看出,《公羊传》里的思想对于后世有着多么深厚的影响。

    当然。

    这般【九世之仇犹可报也】的理念,也是刺激了一众粉丝。

    “九世之仇犹可报也,牛逼,顶。”

    “这就对了嘛,什么以德报怨,都给我滚,谁要与我结仇了,不好意思,别说是这一世,哪怕就是过去了九世,我都会记得。哪怕我死了,我也要吩咐我的子孙,记住。”

    “仇恨永远不可能消灭,要消灭的话,那就是将这仇报了。啊啊啊……好喜欢这位公羊高。”

    不得不说。

    公羊高“九世之仇犹可报也”不只得到了汉武帝的欣赏,同样也让一众粉丝感同深受。

    什么以德报怨。

    什么几百年的仇恨不要记了。

    不。

    这都是乱扯。

    在我们内心,有一些仇,有一些恨,哪怕过去了九世,甚至是百世,也都要记得。

    ……

    “当然,《公羊传》不仅仅是对微言大义有自己的想法见解,在其他方面,公羊传也表现出了很独到,甚至是非常有眼见的见解。其中,公羊传提出了三世说的说法。”

    陈凡继续讲解说道。

    一边的粉丝也继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什么是三世说?”

    “三世说,他说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世界的发展。他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这样的三世不断发展过来的。说简单一些,那就是人类先是从乱,再到和平,再到太平盛世。这是一个人类发展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规律。虽然说这样的规律未必总结的有多好,但是,这样的三世说却是被后世一大堆思想家引用。比如董仲舒就发挥了这一说法,他就认为春秋不是一体的,他是分为好几个阶段。直到近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