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3章:各位大佬,我真不是“海子”啊(求订阅)(2 / 3)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到了吗?到了最后,诗人对于陌生人的祝福,他给了陌生人最为美好的祝福。可是,他自己呢,他并没有如陌生人一样来到明天。他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就说,他即期待着明天,但他又不想去明天。或者说,他已经看到了明天自己要走的什么道路。但这条道路,并不是如诗人所说的,能够做一个幸福的人……”

    一首诗,一系列的评价纷至沓来。

    ……

    “那啥,我还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海子是谁?”

    “就是这首诗的作者。”

    “我知道,但我问的是,海子这位诗人到底是谁,怎么好像没有听说过。”

    “没听说过太正常了。人家25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人世,另外,现代诗是一个小众的品种,此前也没有人注意。所以,我们不知道诗代诗里有哪位诗人也正常。”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用搜索引擎搜索了一下海子的资料,除了最近出现的关于海子的一些资料,关于此前海子的所有信息都没有。”

    “不是说了吗,现代诗没有人关注,他没有资料也正常。就像你,我在网上也不见得就能搜索到你的资料。”

    “但问题是,政法大学并没有一个叫海子的人。”

    “海子只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查海生。”

    “我知道,我查了一下政法大学所有讲师名单,没有一位叫做查海生的。”

    “不会吧?”

    如果说一开始大家对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现代诗无比的感兴趣。

    而在大家不断研究这首诗之后,众人对于诗人也变得越来越感兴趣了。

    可也正是这样的研究。

    大家却是发现。

    好像现实当中并没有海子这个诗人。

    不但没有海子,也没有一位叫查海生的诗人。

    “我也查了,不但政法大学没有一位叫查海生的诗人,北大也没有一位叫查海生的学子。”

    “查准确了吗?”

    “当然。现在很多信息都是公开的,我在北大官网查了一下79年考入北大的学子,并没有查海生。”

    “会不会查海生不是他的本名,他换了名字?”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79年也没有一位15岁考入北大的学子。”

    “这就怪了。”

    相对于此前一些古诗的诗人,众人没听说过,大家不奇怪。

    因为本身上几百年前的事情,也不见得所有都能流传下来。

    加之本身上这个世界大家对于历史并不是特别重视。

    不知道也就不知道。

    可进入到现代。

    你要说找不到这个人,那就太奇怪了。

    “不可能啊,怎么会没有查海生这个人。”

    “我也觉得奇怪,可就是查不到。”

    “我在想,会不会有另外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

    “根本就没有海子,也没有查海生。”

    “怎么会,陈凡老师说得很清楚。”

    “这就对了。如果是其他人,我还不会怀疑。但是陈凡老师,那就太怀疑了。我在想,这首诗估计就是陈凡老师写的。”

    “不可能吧,毕竟海子的人生经历这么具体。”

    “知道编这个词吗?”

    “你能编得这么具体吗?”

    “我当然不能,但,陈凡老师……能。”

    ……

    “陈凡老师,昨天你真是太厉害了。”

    “什么厉害?”

    “昨天你在西湖讲的海子。”

    “呃……昨天与几个朋友去西湖玩了一下。”

    “陈凡老师,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说好了到了杭州给我电话,你倒悄悄来了。”

    “我这怕麻烦你嘛。再说,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推广西湖。”

    第二天。

    陈凡接到了李菊生的电话。

    “哈哈哈,怎么不知道,昨天你不就好好的推广了一把西湖吗?你看,今天去西湖的人流量,却是比明天多了不少。”

    “昨天我好像没有推广西湖吧,难道你说的是海子,和他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对。”

    “但海子不是杭市人,他也未必来过西湖。”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海子以及海子的诗作,是陈凡老师您在西湖讲出来的。”

    “这样也行?”

    陈凡无比的震惊。

    要知道。

    此前他每一次推广景区,不管是故事还是诗歌,那都是与景点有着极强的联系。

    像白蛇传里面,直接就是西湖场景。

    又如庐山,三大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