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7章:闻一多先生,您好……(求订阅)(3 / 3)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是激动的拍案而起。

    “陈凡老师,受教了。”

    “陈凡老师,我想,这首诗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否定现代诗。”

    有几位教授站了起来说道。

    陈凡则是表示:“几位教授严重了,先申明一下,这首诗不是我写的,作者叫做卞之琳,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新月派?”

    又出来一个派别,这让众人感觉无比的新鲜。

    “是的,之前海子,舒婷,北岛,顾城……他们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但是,事实上,在现代诗这一个圈子里面,朦胧诗派只是新生的一派。在朦胧诗派之前,还有最为著名的新月派。”

    没错。

    朦胧诗派只不过是陈凡讲现代诗的一个引子。

    陈凡真正想说的,正是新月派。

    ……

    “能跟我们说说新月派吗?”

    旁边的一位教授很是恭敬的向陈凡问道。

    “当然可以。”

    陈凡点头:“现代诗也称之为新诗,新诗发展历经好几个过程。当时现代诗出现之时,他没有一定的规则,非常的自由奔放。虽然这确实是现代诗的一大基本特点,可是,有一批人却并不是很认可。这一批人,他们提倡新格律诗。所谓的新格律诗,并不是一定要完全遵守原来古诗当中的格律。而新月派代表人物闻一多先生便提出了著名的新诗【三美】主张,此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陈凡老师,什么是音乐美?”

    “音乐美就是诗歌的音节,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顺口。就像刚才《雨巷》这首。虽然他没有依据古代的格律诗,但读起来也非常有节奏感,就像唱歌一样。”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他表示,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没有节奏的诗,而且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

    当然。

    闻一多先生在这里强调的格律并不是古诗当中的格律。

    “什么是绘画美呢?”

    这位教授继续问道。

    “绘画美指的是用词,闻一多先生认为,新诗用词要有画面感。哪怕是使用白话,现代话,甚至是口语话,但只要在我们眼里表现出像绘画一样的美感,那就成功了三分之一。”

    对于此。

    闻一多先生还对于绘画美进行了更为严谨的分析。

    他认为,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板桥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诗入画,卓尔不群。

    这便是绘画美。

    “陈凡老师,什么是建筑美?”

    众人听得无比的入神。

    被邀请过来的教授这时也感觉如醍醐灌顶,感觉整个文学造诣都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建筑美指的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陈凡老师,现代诗不是不强调句子的格律吗,怎么还要求这一点?”

    “不要着急。”

    陈凡微笑着解释:“闻一多先生的这个建筑美,他也是一个泛指,是一个大的概念,他并没有要求我们写诗要写多少字,要写多长,或者上下两句应该如何。他这个建筑美,那就是,就像你盖的房子一样。你可以盖成各种各样的房子,但是,你的房子必需体现出房子的美感。现代诗也一样,不管你写长还是写短,不管你上一句是几个字,下一句是几个字,但整体要有美感,让人一看便知道这是诗,而不是散文。”

    其实当时有写现代诗的,就是将现代诗当成散文写了。

    你即不能说他写的不对。

    但又不能提倡这样。

    所以。

    当闻一多先生提出新诗【三美】主张之后,至此,现代诗有了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

    同时闻一多还表示。

    新诗的新格律是新诗当中的一个突破。

    因为此前的古诗格律是固定的,他是不变的。

    你必需遵守这样的格律。

    如果不遵守,那么你写的诗就不是诗。

    可新诗却不一样。

    新诗的格律却可以向现代建筑一样,千变万化。

    于是。

    新诗便跳出了古诗的范畴,有了一个更大的突破。

    一百多年来。

    闻一多先生的“三美”主张,一直也是现代诗的最高检验标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