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天门系列芯片(2 / 3)  国货之光:全世界求着我卖货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好采用‘硬件预埋’加‘软件升级’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广泛使用,不管是小鹏、蔚来还是我们凤凰‘青鸾’都在使用,就像我们‘青鸾’搭载的虎跃140芯片,不管现在用不用的上120TOPS的算力,但是提前把硬件性能搞好,未来5年6年不管怎么升级软件,硬件都够用!”

    “你们的卫星更是如此,毕竟一上天了就属于一次性用品,不可能维修更换硬件了。”

    周鑫鑫不愧是在凤凰汽车做智能AI机器人做了很久,脑海里的想法直接将新能源汽车应对未来发展的方式移植过来。

    胡来细细琢磨周鑫鑫的话语,目前商业卫星正在处于快速发展期,确实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比较相像。

    这样的“硬件预埋”方式确实可以尽可能的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和扩张功能性。

    不过。

    话音落下,一旁的冯荣突然说道:

    “恐怕不是周大民总不想用高算力AI芯片,应该是现有的芯片封装技术很难在太空环境里兼顾稳定性和性能吧?!”

    “哈哈,那就是老王的问题了。”

    “大民总就是太好说话了,你就应该只负责提要求,剩下的难题都交给老王!他现在掌管整个芯片部门的技术研发,你不给他点压力怎么知道他做不出来?!”

    周鑫鑫笑着说道,显然他也知道做宇航级高算力芯片有难度。

    不过他话说完,还是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并不太熟悉的冯荣。

    就在众人调侃之时,胡来也反应过来。

    简单的说,电子装备系统是卫星、火星探测器甚至是空间站等一系列航天器的重要支撑,而其中宇航级的芯片更是航天航天电子装备核心中的核心!

    这些宇航级芯片在出发之前就被地面的研究人员写入了各种预定程序,等触发后就会按照预定程序执行。

    可以说,航天芯片几乎决定了航天任务的成败。

    可难就难在,太空里不仅有高温低温的极端环境,还有非常多的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线,这些粒子和射线会穿透航天器屏蔽层,与元器件材料相互作用产生辐射,进而引发元器件功能退化!

    所以,为了保障芯片的可靠性,这些年用于航天任务的航天器上基本都是使用低端制程工艺的芯片。

    大量使用90纳米甚至90纳米以上的芯片,原因就是因为纳米数越大,芯片可靠性越强,出问题的几率越小。

    但是。

    众所周知,芯片纳米越大性能越差,这也导致现在卫星上的芯片基本都是20年前的消费级芯片水平。

    想到这里,胡来心里也明白搞宇航级芯片和消费级芯片的难度不可同日耳语。

    而凤凰卫星部门想搞智能AI卫星,必然要解决宇航级高算力芯片的问题。

    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了芯片总监老王的声音,抬头看去,只见老王一脸愤怒的看着周鑫鑫。

    “得得得,周鑫鑫你是不嫌事大。”

    “你知道大民总给了我们芯片限制多少功耗吗?”

    “12瓦功率的卫星芯片!12瓦的功率你还想要什么芯片?你知不知道现在连高通的骁龙8 GEN 1芯片都有11.5瓦!”

    “更别提这不是消费级芯片,不用顾忌各种场景,这是宇航级的芯片!”

    “我们在隔离粒子封装上做了多少努力才勉强有点成果,勉强能做到7纳米40TOPS的水平!”

    “而且,我现在也还不能100%确定稳定,还需要晓鸥总他们在卫星防护层上再做一些特殊的辐射吸收!”

    周鑫鑫讪讪的笑笑,没有说话。

    片刻后,一直没有说话的卫星部门负责人周大民也轻轻咳了一声,略微尴尬的说道。

    “我们卫星项目部门也没办法,谁不想给芯片留出更大的功率呢?”

    “但是我们毕竟是小型卫星,我们的能量来源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能,这些能源不仅要用于电子系统,还要给卫星携带的各种照相仪器提供能源输出。”

    “而且,太空里可是真空,没有风,一旦功率高了整个卫星的散热系统我们也要重做,到时候全部都得改!”

    “所以说……12瓦已经是我们腾出来的极限了,上一个‘观景一号’甚至我们只用了4瓦的功耗芯片!”

    胡来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一个看似简单的卫星芯片竟然还有这么多讲究。

    要求稳定性的同时,还得注意功耗,并且还需要考虑散热问题,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

    这样的要求不就是和手机芯片的发展一样吗?

    甚至说。

    虽然卫星芯片是放在比手机大的设备里,但实际上对技术的要求并不比手机芯片小。

    就在胡来心里思索之时,周大民走到胡来身边,语气委婉的说道:

    “老板,虽然说这次40TOPS的AI算力芯片和我们同等7纳米的消费级、车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