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二十二章 确定下一个方向(2 / 3)  国货之光:全世界求着我卖货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不多。

    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果降低发动机推力,那么870吨的起飞重量怎么上天?

    他摇摇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问题。

    这时,就连一旁的张厂长也不禁皱了皱眉,忍不住问道:

    “那么现在Mask的SpeacX公司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庞大龙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

    “SpeacX的猎鹰9使用的是他们自主研发的‘默林发动机’。”

    “他们和我们的思路不一样,我们是采用了2个大比冲的氢氧发动机YF-77想尽办法增加速度,而他们,则是采用九台默林发动机并联。”

    “上升时,九台发动机马力全开,落地时八台发动机熄火,一个发动机工作,同时再将工作的小型发动机节流减少推力,这样正好抵消火箭下降的重量,从而实现平稳回收。”

    哦?!

    九台发动机并联?

    听闻解释,张厂长不由感叹一句。

    “不得不说,SpeacX还是有点东西的。”

    说完,他又看向庞大龙,笑着说道:

    “不过老庞啊,这个问题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吧?”

    “按照你说的,一级火箭自重太轻那么就提升一些自重就行了呗,比如回收时多配置一些燃料?”

    “……”

    庞大龙一阵沉默,目光看向老张。

    “老张,你能想到的一切办法航天人都想到了。”

    “实际上,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这点相比第一点,更是我们急需面对的问题。”

    “我刚才介绍了,长征五号上使用了两台大型氢氧发动机YF-77,同时4个推进器里还搭载了八台120吨级别的大型煤油发动机YF-100。”

    “这些发动机加在一起后,我们的一级火箭返回地面时已经不是轻的问题,而是重量将变得很大,这也意味着要留更多的燃料来减速回收。”

    “可一旦将更多的燃料用在减速回收上,最后算下来,分配给发射任务的燃料最后可能不够把二级火箭送进太空……”

    听到这里,胡来彻底听明白了。

    说得直白点,比如长征五号,最大的起飞质量就是869吨,在发动机和其他零配件重量都固定的情况下,能携带的燃料必然也只有这么多。

    一旦携带的燃料分一部分用于“火箭回收技术”上,那么用于二级火箭的燃料势必减少,那还怎么实现25吨的有效载荷?!

    显然不能。

    到时候就不是“火箭可回收技术”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送25吨有效荷载到近地轨道的问题。

    当然。

    要想携带更多的燃料,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降低发动机和其他零配件的重量。

    比如一台发动机降低5吨,那么10台发动机就能减轻50吨的重量,也就可以多携带50吨的燃油!

    不过!

    降低发动机重量有这么简单?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但是……

    说的简单啊,发动机的热效率、推重比,正是炎国的弱项啊!

    胡来轻轻地呼了一口气。

    无须多问他也知道SpeacX为什么能实现“火箭可回收技术”了。

    毫无疑问,SpeacX的“默林发动机”必然质量更轻,推重比更高,燃油热效率更好!

    携带相同的燃油下,“默林发动机”能产生的推力更多,行程更长,自然能节约更多的燃油用来进行“火箭可回收技术”!

    说到底,还是发动机有差距!

    半晌过后,胡来没有再继续纠结技术上的问题,说道:

    “老庞,技术上的问题我基本明白了。”

    “伱说一下我们现在‘可回收火箭技术’的进度和问题。”

    庞大龙点点头说道:

    “老板,我们火箭部门也是最近两年才着手开始攻克‘火箭可回收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各项技术验证,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我刚才说的发动机问题。”

    “我们现在还缺一款高推重比,比冲和推力均衡的中型发动机。”

    胡来刚想说话,不料庞大龙话锋一转。

    “不过!”

    “老板您当初提供的‘SV-小型液氧煤油发动机’给了我们非常多的设计灵感,再加上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吸引了大量全世界顶尖的火箭发动机工程师后,研发实力大为增强,相关的设计型号已经开始研发了。”

    “相信很快就能有进展!”

    胡来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之前为了解决发射“通天卫星”的问题,他特意花费了1000万积分购买了一个不算太领先的“SV-小型液氧煤油发动机”应急。

    这款发动机的技术并不算领先,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