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风评更变,百姓沸腾,灾后交锋,古树变化(3 / 8)  大夏文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计谋,前所未闻,我想都不敢这样想,这对人心把握的太足了吧。”

    这一刻,所有书生都傻了。

    他们之所以敢聚集,要呼朋唤友去皇宫伸冤。

    主要底气还是来自于江宁府民不聊生,百姓受苦受难,拿这个当盾牌,根本无惧一切。

    可现在事情弄清楚了,的的确确是顾锦年献策,顾锦年不但献策,还完美解决江宁府粮灾之祸。

    前前后后五天时间,平定江宁府之乱。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即便他们对顾锦年充满着敌意,可当听完这计策之后,他们内心不由自主的钦佩顾锦年。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啊?”

    “还要继续闹吗?”

    有人咽了口唾沫,忍不住询问众人道。

    “还闹个屁啊,来的时候我爹特意叮嘱我,千万不要牵扯进来,镇国公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陛下也雷霆大怒。”

    “这三千四百多同窗,只怕都要倒霉,的确有人在暗中挑拨唆使,现都认罪,这些认罪的,必死无疑,其余三千四百人,可能也要遭严罚。”

    “若我等还敢闹事,陛下怎么处置我不知道,只不过顾家一定不会放过我等的。”

    “你们还敢闹吗?”

    对方开口,说起这事,神色略微难看。

    果然,此话说完,在场所有读书人都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唾沫。

    认罪认罚的全部要处死。

    其余三千四百人都要受到严罚,这就很恐怖。

    所谓法不责众,更何况是三千多读书人?只要不是发生极其恶劣的事情,估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现在陛下要严罚,顾家也会出手,可想而知,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说明显一点,这位大夏皇帝要对文人出手了。

    “咳咳,张兄,我还有要事,就先行回去了。”

    “哎呀,李兄,一同回去,我也有要事。”

    “既然是一场误会,那愚弟先行告退了。”

    “原来是有人挑拨离间,我就说怎么感觉有些不对,我先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当下,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纷纷开口。

    他们愣是不敢继续待在这里了,生怕回头有人来查,发现他们意图不轨,一同抓走了,那岂不是血亏?

    “诸位,不用这般啊,这没什么怕的啊。”

    “诸位,诸位。”

    “你们怎么都走了?”

    看着一个个离开之人,张赟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他都做好了弹劾顾锦年的准备,却没想到事情有了如此之大的反转。

    导致人心溃散,根本无人再敢与顾锦年叫板啊。

    人走了,张赟又气又恼,最终狠狠一拳砸在柱子上,但下一刻脸色不由皱起眉头。

    有点痛。

    几乎不到两三个时辰。

    整个大夏京都莫名安静了不少,尤其是读书人,之前还三五成群,康慨激昂的辱骂顾锦年。

    现在全部没声了。

    不过没声了不代表就没事。

    悬灯司,镇府司,大理寺,刑部,天羽军,京门军,玄武军,在这一刻全城搜捕。

    但凡参与此事,或者与此事有重大关联之人,全部抓去审讯。

    浩浩荡荡的军队,一瞬间弄得人心惶惶。

    这是一场针对读书人的搜查,对于百姓来说,倒也还好,没有干扰百姓。

    至于这帮读书人被抓,也没有太苛刻,而是明面上的吓唬。

    把人抓走,然后问清楚身份,再吓几句,什么你的同党已经招了,我劝你最好自己说清楚,免得受牢狱之苦。

    能抓你肯定是有证据,没有证据不会抓你。

    你配合我,我配合你,你让我早点休息,我也不会对你太过分。

    诸如这些话,说完之后,要是还是一问三不知,就回家去。

    要是真说出点东西,那就可以慢慢说了。

    大体上还是以吓唬为主,真对这帮文人动手,也不太现实,毕竟事情不大,参与者不多,只是给文人敲一下警钟。

    别没事就乱造谣乱说话,唆使者可恶,没脑子的人更可恶,蠢的人一定是比坏得可恨。

    坏的人是有目的,站在他的立场上这样做是对的。

    可蠢的人不一样,抓了你吧,你说你不知道,完全是被带节奏的。

    说你有罪吧,没啥问题,可罚的太狠,也不人道。

    说你没罪吧,也没啥问题,可不罚你,这口气咽不下。

    所以这就要看皇帝的心思,可大可小。

    此时此刻。

    相府内。

    宰相李善,吏部尚书胡庸,礼部尚书杨开三人聚集在此。

    除宰相之外,胡庸与杨开是太子势力。

    实际上,李善也算是半个太子之人,只不过他是宰相,心里肯定是希望太子登基,但处理事情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