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四章:新学!知行合一!大夏天灾!降临!【求月票!】(3 / 7)  大夏文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自己了。

    故而,明学瞬间败落,不过随着盛世到来,明学又回到了主流,当然这一次是改良版的明学,读书人之间的礼道,尊师重道。

    天地君亲师,就是明学的核心,完美符合政治需求,所以明学又被抬起来了,当然兵家照样无视,只不过需要的时候会拿出来,不需要的时候,谁都不搭理。

    “第四呢?”

    顾锦年继续问道。

    “第四就是以最后一位圣人的儒学为主体,名为国学,入仕为官,造福百姓。”

    苏文景给予解释。

    这个顾锦年懂。

    目前各大王朝的主流就是这个,一个人即便学问再高,可终究是能力有限,这个能力主要还是取决于身份地位的原因。

    读书人当夫子,即便是教一百个学生,三年一课,穷尽一生算六十年也不过是两千学子。

    而这两千学子,大部分也只能止步于识字这个阶段。

    能真正懂道理的最多两百人,而能成为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踏入儒道境界的可能就二三十人,然后这二三十人,能真正牺牲自我,去传道受业解惑的能有几个?

    所以如若入仕,为朝廷解决难题,一来自己当了官,也算是有所成就,光宗耀祖,二来身份越高,一个念头或者一个想法,就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样才是真正的造福苍生。

    国学排第四,其实也算是合情合理。

    第一是孔圣之学,天地第一位圣人的学问,儒道的一切都是根据孔圣而来,自然而然后世变化再如何也比不过孔圣之学,即便是真超越了,读书人也要讲究礼让谦虚。

    朱学和明学都是精神上的一种学问,国学终究还是带着利益成分在里面,所以排第四合理一点,也算是一种平衡。

    但顾锦年心里清楚的很,国学必然是排名第一,因为十个读书人有九个都想要当官,这是人性。

    “先生,除了这四个,还有其他的吗?”

    顾锦年好奇问道。

    “有,只不过其他的学派,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譬如说前些年出来的纵横学,阴阳学,五花八门,但都没有被稷下学宫认可。”

    “锦年,按老夫的想法,你入国学要好一些,你的性子,不适合加入朱学,你自己无法约束自己,明学对你已经有些意见,没必要自找麻烦。”

    “国学的话刚刚好,你本身便是大夏权贵,入国学合情合理。”

    “当然具体是什么,看你自己吧。”

    苏文景给予了自己的想法。

    “学生好好想想吧。”

    顾锦年点了点头,显得有些若有所思。

    孔圣之学,相当于是一个启蒙,而且孔家人一直把持着,主修孔圣之学,等同于要入孔家,顾锦年不想去。

    朱学的话,存天理而灭人欲,这玩意更不适合自己啊,只适合那种天生品德高的人,而且自控能力极强,这种人很恐怖,他认为不该做的事情,就一定不会去做。

    比如说吃东西,说不能浪费就一点都不能浪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佛门苦行僧还要狠。

    明学就更别说了,君子之道,如若不懂变通,那就是被人欺负的命,虽然也能彰显出自己品德高尚,可问题受委屈的是自己啊。

    国学嘛.......加入进去,就莫名掺杂不少事情,政治这玩意,顾锦年其实不太想碰。

    他的想法就是,把自己的余光散发一下,改善改善国家,能帮就帮,剩下的让王朝自己来处理,自己该休息的时候也要休息,奔着退休去干活的。

    但苏文景说的一点都没错,现在国学的确最适合自己。

    除非自己不进任何学派,那这样的话,又不太好。

    “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顾锦年心中喃喃自语一声,这些他都不是很满意。

    非要说最满意的,其实是‘心学’,没穿越之前,顾锦年读过心学,当时没有太理解意思,可随着来到这个世界这么长时间,遇到了这么多事情。

    顾锦年愈发对心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奈何事情太多了,根本没有空闲时间让自己好好去感悟。

    既然现在要面临学派选择,顾锦年打算未来一段时间,好好学习学习,同时也算是静下心来,感悟这个世界的儒道。

    顾锦年是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太过于急躁了。

    应当读书,好好明悟一二,也要好好反省反省。

    “恩。”

    “好生回去休息吧。”

    苏文景点了点头。

    如此顾锦年告退,他一个人回到了住处。

    科举结束后,大夏书院冷清了许多,九成的学生都回去了,类似于王富贵他们也回家了一趟。

    其余人或多或少也离开了书院,除了一些大儒和夫子之外,书院内没有其他读书人。

    《青葫剑仙》

    虽有些孤独,不过也算是清净。

    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