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七章 猝死统计,航天来人(1 / 4)  我能提取副作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智能手表的大获成功,卫康都一一看在眼里。

    这段时间以来,由于智能手表的快速普及,用户的健康数据大肆被采集,海量数据涌入龙图app的数据库中。

    作为心电监测模块和龙图app的所有者,他自然能接触到这些真实的数据。

    当然,单独的个人数据属于用户隐私,他没那么无聊去偷窥。

    但是根据全体用户的健康大数据所得出的分析和统计,对任何医药公司来说,都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宝藏。

    其中,一份触目惊心的数据统计,吸引了卫康的注意力。

    此刻,他紧盯着面前屏幕上一串串大写的标红数字,眉宇间闪过一丝阴霾,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这是一份用户猝死率统计报表。

    智能手表不但在检测到用户有猝死可能之前会疯狂报警,在用户突发猝死的时候也能自动联系120和紧急联系人,所以记录并统计了大量的猝死数据。

    这些都是第一手数据,非常真实而可信。

    因而也格外触目惊心,震撼人心。

    猝死是指那些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它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种。

    心源性猝死又称心脏性猝死,指的是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丧失意识,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这种猝死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以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猝死最为常见。

    除此之外,各种类型的心肌病,爆发性心肌炎等也是心脏性猝死的病因。

    非心源性猝死是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脑血管病,急性重型胰腺炎,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8%),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2%),之后是脑源性猝死(9%)。

    而30岁至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就有55万,相当于全国每天有1500个人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并且抢救成功率不足1%。

    从近几年的猝死数据统计来看,年轻人在猝死人员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加班,过劳,抽烟,喝酒,熬夜等一系列不良生活习惯,最终使得心脑血管疾病走向年轻化。

    相对于老年人,年轻人发生心梗时其实更容易猝死。

    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的病程长,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扩散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等,反复发病,身体机能就会有一种耐受或者代偿。

    而对于年轻人,由于心脏没有形成代偿保护机制,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死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比如,常见的室颤就相当于心脏骤停,会让人瞬间失去意识导致猝死。

    猝死的主要诱因是情绪激动和劳累。

    长期熬夜,紧张压力大等也可能诱发猝死。

    年轻人发生猝死,要么是自身就有一些基础疾病,导致心脏有问题,要么是发病前身体状况就不太好,例如有感冒,低烧等。在这种状况下剧烈运动,病毒就有可能侵犯心肌,诱发暴发性心肌炎。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心梗。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生心梗,年纪轻轻冠脉血管就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极大几率发生心肌梗死。

    猝死的发生其实很多时候会伴有某些体征,而在发生前,身体也都会有信号。

    这些信号常表现为呕吐、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

    但让人揪心的是,出现这些症状后,很多年轻人往往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想不到自己的心脏会出问题,从而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更容易耽误病情,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要知道,猝死发生后,真的很难救过来。

    猝死急救,关键就在于黄金4分钟!

    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

    如果能在患者心脏骤停后立即施救,急救成功率高达90%,这也是医学上所说的“黄金4分钟”。

    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递减7%至10%,及时的心肺复苏(cpr)、心脏除颤器(aed)急救至关重要。

    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大部分猝死患者都很难在黄金4分钟内获得救治。

    这也造成了奇低的猝死急救成功率,往往不到1%。

    大部分猝死患者发生后,都无力回天,很快就撒手人寰。

    所以,预防对于猝死来说,就成了重中之重。

    及时发现身体发出的信号,并引起重视,将猝死扼杀在发作之前,远远比猝死发生以后,争分夺秒地抢救,要来得有效和重要。

    智能手表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