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8章 一场婚礼(2 / 2)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耳,这事情自然就闹到了政事堂里。

    这事情送到政事堂又是一团乱麻,顾况是李泌的弟子,李泌自然是避嫌不管了,其他几个宰相们商议了半天,也拿不出一个结果来。

    这还不是政事堂唯一的麻烦事情,战后对有功之臣的论功,对有罪之人的论罪,对各地义军的处理,千头万绪林林总总,搞得宰相们纷纷想要辞职。

    但是越王倒是一点都不体会宰相们的辛苦,反而是将大部分的事情都扔给了政事堂处理,颇有些垂拱而治的意思。

    今天越王突然又打开延英殿,召集宰相们议事。

    一直忙于婚事的崔光远这下子突然冒出来,又跟着大家一起进了延英殿,其他宰相们对这个滑头恨的牙痒痒的,又对他无可奈何。

    不过越王突然开延英殿到底是什么想法?就连最了解越王心意的李泌也很疑惑。

    等到到了延英殿之后,李倓跟着的穆荣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到了各位宰相的面前,众宰相们心中都是一惊。

    台谏改革方案?

    台谏就是御史台,这个职位上呈汉代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是非常重要的部门。

    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通称为台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合称台谏。

    台谏官员在朝堂上非常关键,他们不仅仅是朝堂大臣斗争的工具,也是皇帝压制大臣,或者大臣牵制皇权的重要工具。

    越王要对台谏制度进行改革,这让所有的宰相们都警惕起来。

    就连李泌这个最支持李倓的宰相,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皇帝要进一步削减台谏的权利,他宁可辞官也要反对到底!

    但是出乎所有宰相的预料,翻开第一页竟然是改组御史台,让御史中丞进政事堂?

    李泌疑惑的抬起头,惊讶的看着越王,竟然是要加强台谏的权力?

    只听到李倓缓缓说道:

    “台谏之权,源于汉代御史大夫,原本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是朝堂的宰相之一。”

    “如今台谏之权衰微,进不可以劝谏君王,退不可以震慑群臣,甚至还屡有御史敲诈地方,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若是台谏一两人如此,那是这是一两人的问题,但是如今台谏风气如此,那就是台谏制度的问题了。”

    “首先是御史台权利太低,御史也只能风闻言事,弹劾官员的时候无法深入调查,也拿不出有利的证据来。”

    宰相们想了想,好像确实如此。

    御史虽然说起来有纠察百官的权利,可实际上御史都是刚刚入官场的新人,根本没有什么资源。

    不要说纠察百官了,就连朝堂上重要的消息,御史都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又如何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弹劾朝廷大员呢?

    如今大唐的御史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长安的时候往往拿不出什么有用的弹劾来,大家都纷纷投靠朝廷大员,就为了能有清田、赈灾、巡边等巡查地方的机会。

    到了地方则是大捞特捞,等捞完之后就立刻运作一番,从御史台高升而去。

    这种风气到了晚唐,甚至有地方官员听说要来御史,都要吓得要和当地百姓众筹贿赂御史的钱。

    如果御史一年多来几次,地方官员就会弃官逃跑,百姓也会吓得逃离。

    能进政事堂的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这些弊端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

    李倓继续说道:

    “加强台谏,最重要的是要让台谏有监察朝堂的能力,不仅仅是要御史中丞进政事堂,拔高御史台的地位,更重要是给御史台配备足够的署官,让御史有独立调查的能力。”

    李倓环视了一圈自己的宰相们,继续说道:“除了朝堂之外,地方上也要建立定期巡查的制度,不仅仅是吏部要对州县的官员考核,御史台也要参加到考核中来。”

    台谏本来也有监察宰相的职能,如今越王这个方案一视同仁,也赋予了御史台监察皇室的权利,宰相们自然也不好反对。

    政事堂对这厚厚的改革章程,也没办法一下子拿出意见,只能带回去先慢慢的研究。

    而李倓眯起眼睛,对着李泌说道:“泌公,如今朝堂上下都喊着要‘请诛顾况’,对废太子俶的处理,政事堂是什么意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