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3章 深挖坑(2 / 2)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中很快就掂量了金饼的重量。他满意的说道:「我可以帮诸位拖一天时间。」

    韦见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足够了!」

    从码头回去,韦见深将和沈郎中的谈话告诉众人,现场沉默了。

    韦见深说道:「这次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买下这批粮食,一个月内送进长安的纲粮都是我们的了!」

    「只要高价卖上几天,这几日的钱就都赚回来了。」

    「要是能够卖上一个月,大不了日后不做粮食生意,这辈子也够了!」韦见深的话让不少粮食商人蠢蠢欲动。

    前几日高价卖粮,很多人已经回本了,如果能这么做一个月,那是多么可怕的暴利啊!一个月的纲粮,对一家粮商是天文数字,可是对三十二家粮商来说,四处借借也能凑齐。

    而且这些粮商都背靠大族,实在不行找到长安城内放印子钱(高利贷)的,也能够凑齐这笔钱。

    见到大家意动,韦见深立刻和众人签订下攻守同盟,然后连夜开始凑钱。

    韦见深自然去求见了自家族长,又奉上了不少孝敬之后,韦见深从韦氏一族的公库中支取了一笔钱。

    韦见深又将自己在长安的产业抵给几个放印子钱的商人,临时凑了一大笔钱。

    其他粮商也是如此,或者从亲朋好友处借钱,或者从市面上借钱,总算凑齐了一个月榷买纲粮需要的钱。

    沈郎中果然守信,押了一天没有进行榷卖,等到众粮商将钱送到,立刻把户部的契书递给众人。

    韦见深连忙招呼自己的伙计卸粮食,沈郎中拿起契书说道:

    「韦大郎,你今日送来的算是定金,若是这个月送的粮食多了,你还要继续补足钱。」「若是少了呢?」

    「少了自然是户部退钱给你了。」

    沈郎中又是叹了一口气:「你也是知道的,如今广通渠水浅,多有泥沙淤积,漕运不畅,能和预计的那样送来粮食就不错了,恐怕多不得的。」

    韦见深连忙点头,广通渠就是长安和洛阳之间的运河,这条运河从隋文帝开凿以来,就经常的淤塞。

    实际上从江东送到洛阳的漕运还算是顺畅的。

    从洛阳到长安这段广通渠才是关键,经常会被泥沙淤塞。

    隋唐的惯例,是如果关中发生饥荒,那么皇帝就会带领百官从长安搬到洛

    阳办公。这事情在武则天时期和上皇时期都发生过,韦见深作为粮商,自然知道广通渠淤塞会影响长安粮价。

    自安禄山起兵以来,广通渠几年没清淤,更是经常淤塞。确实和沈郎中所言,这个月能送来预计的粮食就不错了。韦见深连忙点头,看完了契书之后,立刻签字画押。

    三十二家粮商全部签字画押完毕,码头上迅速忙碌起来,韦见深又雇佣了不少力夫,将这些粮食送入自家粮库中。

    第三日,陇右的粮食还在进城,但是车队已经没有前几日那样的长龙了。

    韦见深等粮商们依然在明月楼宴饮,《长安日报》上刊登出户部将一个月纲粮榷卖给粮商消息,长安百姓哗然,纷纷痛骂户部勾结粮商。

    第四日,陇右的运粮商队又少了些,百姓开始排队买粮。

    第五日,粮商的粮店挂出的价格比平时翻了五倍,有些没抢到陇右低价粮食的百姓只能低着头进去买粮。

    第六日,又是一批纲粮船抵达码头,但是这次比上次多了一倍,沈郎中解释这是之前淤塞的纲船,下一批就会少了。

    第七日,陇右的低价粮食供应减少,粮商的粮店门口开始排期长队,价格又变成了平日的六倍。

    第九日,粮商们再次在明月楼聚会,挂牌价格为平日十倍,韦见深觥筹交错,大醉而归。

    第十日到了,当粮商们登上明月楼,伙计冲进来报告!大事不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