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风陵渡(1 / 2)  南宋从拜师黄裳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杨承业知道自己的雁门之行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的。

    按照黄裳的临终所言,《九阴真经》的上卷就藏在雁门关,他必须前去取走。

    如今觉悟和尚竟然在雁门受伤,将杨承业的雁门之行强行推前了。

    出了少林寺向北走,就是金国腹地了,为了保险起见,杨承业打算低调行事。

    杨承业驱马疾驰, 出开封没有多远,便遇到了一件让他愤怒的事。

    他看到一群金兵正在在抢劫,被抢劫的百姓哭叫着跪地求饶,却一点用也没有,但凡有反抗的,当场就被砍死。

    这些金兵如此残暴, 与二战时期的小RB有何区别?不杀你们天理都难容。

    杨承业心里感叹一声, 拔出长剑,运起轻功, 冲过去一剑把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金兵斩首,紧接着冲入人群,脚步连闪,几剑将押着百姓的金兵砍死。

    脚下轻点,扑向距离自己最近的骑在马上的军官,长剑在他脖子一划而过,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脖颈子便血如泉涌,从马上摔落下来。

    这几下兔起鹘落,干净利索,等对方反应过来,已经没剩下几个人了。

    杨承业继续扑过去,对付这些武力低下的金兵,根本就不必使用什么精妙的招式,一人一剑就轻松解决了。

    一群百姓何时见过这么杀人的, 杀的还是他们畏惧如虎的金兵,吓得惊叫起来,杨承业也没办法。

    “里面还有金兵吗?”

    杨承业指了指村里, 问道。

    百姓们一个个不敢开口,倒是一个小男孩壮着胆子说道:“还有,还有好几个。”

    “好,我去看看。”

    杨承业说完,几个起落便消失了。

    很快杨承业就发现了正在搜刮百姓的金兵,一个一个解决了。

    “好了,都解决了。”

    杨承业拍了拍手说道:“不过这里需要你们处理一下,把尸体烧了,盔甲武器这些烧不掉的丢到河里去,不然其他金兵查到你们,你们就死定了。”

    处理了这些事,杨承业翻身上马,继续朝北赶路。

    “其实,这样行侠仗义并不是好事。”

    杨承业一边拍马奔驰一边想道:“我又不能一直守着他们,官府查到蛛丝马迹对他们很不利,就算我能留下,一波一波的军队前来我也吃不消,希望他们处理得干净吧。”

    “看来,以后这样行侠仗义的事还是要少做了,容易连累人。”

    毕竟自己仅仅是一个人,来个数百,甚至数千金兵不用畏惧,但是如果是千军万马,自己就算再厉害也要力竭而亡。

    不过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杨承业抛之脑后了,开始研究其脑子里记下的《易筋经》与《九阳真经》。

    正研究得兴起,后面响起密集的马蹄声,杨承业当即清醒过来,看了看四处,牵着马进了路边的林子里,悄悄躲着观察。

    谁叫他刚杀了不少金兵,心虚是难免的。

    很快,杨承业便看到一队金兵从大道上奔驰而过,心里寻思道:“难道真是来追杀我的?”

    “不行,还是得换个装束。”

    想到这里,杨承业脱下自己的书生装,换上了一身粗布短衫,再贴上一张人皮面具,顿时就变成了一个乡野少年。

    接着杨承业将长剑用布包了起来背在背上,解下马缰,将马放弃在树林中。

    傍晚时分,来到一个大镇子,杨承业找了一个饭馆,饱吃了一顿,才在镇子里唯一的客栈住下。

    第二天日,杨承业买了个遮阳的斗笠戴上,买了一匹毛驴继续向北走,马太显眼了,有些招摇,而驴则不同,很是普通,不容易惹人注意。

    到了一个县城,杨承业还大胆地进去了一次,吃了饭,顺便还买了一些酱牛肉和馒头。

    在这期间虽然遇到了几波金兵关卡,杨承业也应付自如,并未引起金兵的怀疑,只当他是一个农家子弟。

    任由毛驴走,杨承业坐在车上看书,过了将近半个月,来到了黄河边的风陵渡。

    杨承业把驴子放了,背起包裹,坐上了一艘摆渡客船。

    风陵渡位于山西芮城西南端,距县城三十公里,与河南、陕西为邻。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

    自古以来风陵渡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通过这里,走入秦晋。

    赵子贞的《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杨承业坐在船上,看着涛涛黄河水,心中感慨万千,前世他也路过黄河,也路过风陵渡,都是坐着火车,还从未坐船游过,没想到风陵渡竟然会如此的壮观。

    客船跨过风陵渡,杨承业上岸,便是进入了山西地界。

    风陵渡作为重要渡口,人流量也大,聚集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