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二章 贞观十年秋(2 / 3)  从笑傲开始周游诸天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那天济南城中,师妃暄临走前问及是否可以破空,其实是想知道他何时离去。

    杨青不是没听懂弦外之音,只是他身如浮萍飘雨,心中又始终有一股扑不灭的火焰引导他不断前行。

    不想因为隐晦不明的言语破了师妃暄心境,只能隐晦地告诉她,两人道不同,不该有过多牵扯。

    今日他做好离开这里的打算,临走前道个别也算是全了两人曾一路生死的交情。

    如果后者能因观摩他破空得到些许感悟,就是意外之喜。

    想到这儿他一步迈出朝阳台崖边,虚空中彷佛有无形台阶托着他向山下一步步走去。

    华山距离长安不过百多里,杨青不紧不慢地走到城外时,正听见城中人声鼎沸,歌舞不绝。

    此时正值大唐峥嵘初现,四海归一的鼎盛年月。中秋之夜,长安城四面城门同开,接纳往来游人宾客。

    来时沿途他就已见长安城周边村落中,无数乡民扶老携幼赶向城中观灯。

    方圆十里内,无数孩童手持彩灯,与父母一道赶赴前方那座灯火绚丽的巍峨城池,远远看去犹如群星拱月。

    路过城门时,杨青目光投向城中,但见街道两侧彩灯高挂。

    远方的斗拱飞檐,近处的横空廊桥,大道两旁的银杏国槐,尽皆亮起华光。

    那色泽各异的华光沿街向后,直到视线尽头,将整座长安映衬的好似天上琼楼,璀璨夺目。

    而在阔大的朱雀长街之上,人流摩肩接踵,往来尽展笑颜,一派盛世景象。

    杨青几年清修,此刻被周遭喧闹海洋裹挟其中,心里也不由升起暖意。

    散出神念感应周遭,随着人流在长安四周只走半圈,就在城东两里外一颗高有六丈的红豆杉树顶发现了师妃暄。

    这株稀有的红豆杉树也不知生长了几百年。

    树干足有四五人合抱粗细,葱郁的树冠宛如华盖,一串串殷红的红豆垂落伞下,引人垂涎。

    树冠顶端,师妃暄仍是一袭白衣,抱膝而坐,身形与下方枝叶随着晚风轻轻摆动。

    她凝神看着长安城中万家灯火,双眼中倒映出缕缕光晕,耳听城中喧闹如潮,唇角反而泛起不可名状的笑意。

    脚下真气微吐,杨青身如飘絮,轻盈浮上树冠,在师妃暄身边站稳。

    “你气息渊深不少,看来进境不错。”

    “毕竟进过战神殿,这么多年如果没有寸进,岂不说明都在偷懒。”

    师妃暄侧身向杨青露出一个明媚的笑脸道:“杨兄,好久不见。”

    随即她眼神扫过杨青身上麻衣,又失笑道:“你该不会几年都没换过衣服吧?”

    杨青笑着摇头岔开话题:“你是什么时候找到轮转寺的,杨侗也是慈航静斋为了防备我留的后手吧。”

    “之前我虽然知道门中在找杨侗,但并没参与其中。”师妃暄轻声道:“从战神殿中出来,也就再用不上了。

    我知道你或许也想见他,所以才托宁前辈去洛阳走了一趟。”

    “那约我到这儿又有什么目的?”

    “没有。”师妃暄又转头望向城内:“从前遵循师命,帮着李世民收拢天下乱局。现下局势已定,我只想看看这城中灯火。”

    “是因为知道的比常人多一些,所以看在眼中觉得不同吗?”

    杨青在她身边坐下,缓缓说道:“都一样的。”

    “可惜。”师妃暄像是自说自话般抬头望向天空:“这样的日子却是满天层云,难见月光,这算不算有所预兆?”

    抬头看了眼天上遮星蔽月,像是随时想落雨的云层,杨青再次摇头:“旧朝明月时尤新,曾照古人今照我。

    哪有什么预兆,不过是千百年来循环往复罢了。天地常在,人亦常新。以后的事自有以后的人去做,这么浅显的道理你怎么可能不懂。”

    “旧朝明月时尤新,曾照古人今照我。”师妃暄复述一句笑道:“没想到杨兄还有诗才。”

    番茄

    “叔叔,我也要去树上看月亮。”

    “哪儿来的月亮,快要下雨了,再不进城你手里的彩灯就要被雨淋坏了。快走快走,你爹娘在城中该等急了。”

    杨青正要答话,忽见下方一群家丁带着一个小姑娘路过。

    那小姑娘指着树梢吵嚷着要上来,却被家人劝阻。

    他目光在对方脸上一扫,总觉得这孩子有些面熟。

    “杨兄要走了吧。”师妃暄也从那孩子身上收回目光:“我隐隐察觉你身周浪涌不停,好似天地已不堪承受。”

    “也没那么夸张,想留下天地也不会降劫。不过到了这一步,的确很难遏制探索新世界的心思。”

    杨青说着站起身:“今日来此,也是想让你亲眼见见,如果能有所悟,或许能省你几年苦修。”

    话音落下,他不再压制气海真气。

    放任其流转周身,又与四下灵气勾连汇聚,瞬间一股轻灵之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