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十九章 文明短板(求首订!2/5)(1 / 2)  无尽星途:失落文明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文明战争中,抛去其他因素,最有利的还是防守一方。

    如果像流浪者文明一样,构筑「行星级马奇诺防线」完全是无用功的自杀行为。

    必须要根据有限的信息来判断出敌方舰队的攻击方式、防御方式。

    这个文明既然可以摧毁水滴,那么他们一定也拥有强相互作用力发生装置,或者可破解的武器。

    阮林更倾向前者,他们的攻击方式就是「同物质相撞」,很显然,他们配备的强相互作用力发生装置的强度比自己要高。

    也就是说,这条路已经被彻底堵死了,自己无法使用相撞法来摧毁敌方的舰队,数量取胜已经不现实了。

    最后的19.7年,自己必须开发出针对性武器。

    阮林展开了附近的恒星地图:

    周围1光年内,仅有格利泽667C具有行星。

    这是自己作为防守方的绝对优势!他们没有任何可依靠的行星进行补给,这便是他们的短板!

    他们要想进行补给,只能依靠格利泽581,但这会造成超长距离的补给线——2.4光年。

    这就如同地球时代的苏德战争,拉长补给线的后果便是慢性死亡!

    地球文明舰队在燃料补充至巅峰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消耗,最远航程距离为3.3光年。

    根据他们的飞行速度来判断,4级文明应该还没有离谱到掌握正反物质的能力,他们和自己一样,庞大的舰队需要不可想象的燃料、电量补给!

    如果他们眼中的目标只有自己,不在乎格利泽581的远光文明。

    等他们抵达格利泽667C时,上一次的补给点已是几光年之外。

    阮林终于放下了心,如果格利泽667C附近1光年还有任何行星的话,这场战争就会变成持久战。

    当他们知道自己是无限增殖类文明时,只会寻求更多的援助,到那时,自己必将失败。

    根据卡尔萨根公式计算,全舰队的年用功率已经达到了2.7级文明的标准,4级文明,自己可以一战!

    自己的靠山就是格利泽667C,这三颗行星就是最好的养料,己方舰队的补给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如同地球时代的战斗机空战半径,每一架战斗机都有一个「极限战斗半径」,在没有「燃油补给机」的情况下,超过了这个半径就需要立即返航,否则剩余的燃料就不足以返回补给点,死亡也会随之降临。

    阮林可以断定,他们具有一定的补给舰船,但无法支撑他们打完这一场战争。

    他们也需要进行一次「闪电战」。

    关于针对强相互作用力发生装置的武器,必须在19.7年内研发出来!

    现在,是时候发挥文明的最大潜力了。

    「it,这支敌方舰队抵达的最后2年,进行全舰队燃料、电量补给!

    全部建造工作开足马力!你的任务是建造出足够多的舰船,为我足够的拖延时间!」qs

    在行星地表修建各种攻击炮塔是不现实的,各种武器在强相互作用力发生装置下都是无效的。

    现在只能祈祷自己,能在最后的时间内研发出克制武器。

    第一种方法便是不研究武器,舰船尾部的引擎就是弱点!强相互作用力发生装置无法完全作用于尾部引擎,只要能破坏敌方舰船尾部引擎,就代表着胜利。

    第二种,便是一炮打穿质子中子!

    撞开舰船表面的质子中子完美贴合,至少需要达到99.99%的光速。

    理论上来讲,并不是特别难,首选条件便是建造一个大型粒子加速器,把其中的质子加速到99.99%的光速,随后马上发射出去!

    仅需要一个小小的质子,便可以击穿强相互作用力发生装置加持下的舰船外表。

    但这个思路是完全错误的!

    早在1978年,苏联科学家阿纳托利·布戈尔斯基把头伸进了一台粒子加速器,这台粒子加速器正在工作,一束质子以99.99%的光速穿过他的头部,他在这一刻受到的的照射能量达到了760亿电子伏!

    但他并没有就此去世,事后依然顺利读完了博士学位。

    所以说,利用大型粒子对撞机来摧毁强相互作用力发生装置,本就不实际。

    现在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阮林在此想到了一个办法:强相互作用力发生装置开启后,舰船的表面就如同一个「大原子核」,换一种说法便是无数个强核力链接的铁原子核。

    破坏强相互作用力装置的本质,不是拆掉舰船表面中子质子的完全耦合,而是彻底干碎表面的原子核!

    打碎一个原子核只需要500万电子伏!地球早在2079年,就实现了200兆电子伏的「自由电子激光器」。

    「一炮打碎」整个舰船需要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电子伏乘以舰船表面形成的原子核数。

    并且必须是「一炮」,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