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5章 从天而降的掌法(1 / 2)  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追击三个没有战斗机护航的B-1B轰炸机编队对于J20隐身战斗机来说简直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由于这次的条件制约,红方的J20编队同样没有预警机支援,毕竟对于KJ-500这种固定翼预警机来说,跟随J20编队一起飞跃绿方控制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虽说如今绿方的控制区内能用的雷达已经不多了,但一架速度慢、非隐身的预警机大摇大摆横穿整个绿方控制区,这里头毕竟有赌博的成分。

    没有KJ-500预警机的支持,红方的J20仅仅是雷达探测范围缩小一些,不过用来对付非隐身的B-1B已经绰绰有余,大不了发射后需要继续前出跟随锁定,不像有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发射后不管,立即转头撤离。

    短短几分钟后,蓝方的12架B-1B枪骑兵轰炸机已经当场殒命。

    宫岛方面,蓝方立即起飞了战斗机群和预警机等混合编队赶往出事地点,奈何从宫岛飞临交战空域有足足2000公里,就算全部蓝方战斗机开启加力进行超音速飞行,也得一个小时左右到达,更别说起飞也需要一点时间。

    红方的J20编队对蓝方的枪骑兵轰炸机编队进行攻击后并不恋战,甚至连两百多公里外的蓝方预警机都没有兴趣,转身就走,一点都不恋战。

    有着隐身性能的J20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很快就消失在蓝方预警机的雷达里。

    对于这种隐身战机的偷袭,蓝方只能望洋兴叹,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蓝方指挥所内的温朝晖此时还有最后一丝希望。

    损失已经摆在眼前。

    12架B-1B轰战机,占了蓝方该型号轰炸机七分之一的数量。

    一场空战不足十五分钟,全军覆没坠入大海。

    这是一次惨败,已经毋庸置疑。

    扭转局面不可能了。

    唯一能够扳回一点便宜的就是那三分之一已经发射出去的AMG-158C隐身反舰导弹。

    如果这些导弹能够击沉一艘驱逐舰,哪怕是一艘护卫舰,至少还不算空手而回。

    要击沉红方的航妈,看来是不可能了。

    只要发现这些隐身反舰导弹接近,整个航妈编队都会火力全开,拼命护住航妈这种高价值的目标。

    而红方的盾舰系统是有能力发现隐身导弹的,只是距离的问题。

    AMG-158C隐身反舰导弹是新型号,红方能不能全部拦截?

    这要打个问号。

    同样,在红方的联参部指挥所内,李正也陷入了沉默。

    航妈编队能抗住是另说,主要还是目前已经位于绿方控制区海岸线附近的那些登陆艇大队。

    和航妈编队不同的是,那里的编队里负责防空的驱逐舰没有航妈编队那么多,大部分是要依靠位于后方的岸基防空系统。

    当然,在获知宫岛的B-1B编队已经起飞之后,李正已经对各舰队以及岸基反导部队进行了相应的部署。

    一款红方新研制的杀手锏反导导弹,此时已经装进了发射筒内,就等着号称蓝方最强的AMG-158C隐身反舰导弹的到来。

    对付AGM-158C反舰导弹的关键是发现!

    早发现!

    越早发现这玩意,那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预警时间。

    虽然AGM-158C的隐身能力很强,并且有很隐蔽的飞行路线,能够贴地贴海飞行。

    但不意味着它不会被击落。

    AGM-158C对普通雷达隐身性很好,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据称只有0.1平米(战斧为0.5平米),但并不是发现不了,仅仅是距离近一些而已。

    该导弹为了实现射程远,在未发现目标前选择中空巡航,这个高度空气阻力小,但是飞得高容易被我军驱逐舰上的米波雷达发现。

    052D上的八目天线探测距离可达300公里,052DL的“苍蝇拍”雷达发现距离更远。

    当然米波雷达比较容易遭到干扰,红方还需要其它辅助方式探测AGM-158C。比如长航时无人机、战斗机、预警机可以用红外、光电、毫米波、分米波雷达、太赫兹雷达等方式探测。

    尤其是太赫兹雷达,它在低空稠密大气中衰减比较大,但在中高空稀薄大气中探测距离很远,对AGM-158C的反制能力较强。

    一旦被发现,这些机动性很低的亚音速目标很容易被打下来。

    如果AGM-158C被迫选择全程在低空掠海飞行,那么它的最大射程将会被大幅压缩。

    而无人机和雷达方面,恰恰是红方的强项。

    在蓝方B-1B轰炸机群发射了AGM-158C的同时,三个J20编队中,每一个编队里的其中两架J20并没有参与对B-1B的攻击,它们只是打开了机载雷达,开始在搜索AMG-158C的踪迹。

    贴海飞行大法最怕的就是高空机载雷达,比如鱼叉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