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七章三方打算(二合一)(1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帝师怎么了?

    该不鸟你就不鸟你。

    结果崇祯的另一个老师詹事文震孟也写了一份奏疏,分析皇陵震动。

    他认为大明皇陵被毁乃是千古未有之奇变,主要是有以下四点原有。

    首先是皇帝在处置阉党上果断,使得日月重光,但由于边疆失事致使皇帝怀疑,身边有小人环伺到今日。

    二是因为猜疑越发的深,朝臣当中不得片刻休息。

    缙绅奢靡,士子唏嘘,商旅不畅,百工失业,本来大明一副勃勃生机万物进发的模样,忽然全都没了。

    三是边事既坏,修举无谋,兵不精而自增,饷随兵而日益,饷益则赋重,赋重则刑繁;

    加上天灾频发,百姓饥馑,无食无衣又受到官吏鞭挞,使得愁苦之气冲天;

    四是将无纪律,兵无行伍,银杀劫掠惨不可言,尾贼而莫敢奋臂,所杀之人皆是良民。

    文震孟作为饱学之士,文笔斐然,极力劝说崇祯下发罪己诏,顺便把让皇帝下罪己诏的缘由都点到阁臣身上去。

    此奏疏看的崇祯极为赞叹,再传给内阁与六部看。

    温体仁则是置之不理,他忙着给太监下跪,让他们在皇帝面前给吴振缨说好话,不要被处斩,改为戍边。

    温体仁数次屈膝太监,被其余内阁成员认为是阁体扫地。

    但基于温体仁的为人,阁老们也懒得当面指责,只是在背后表示对他不屑。

    堂堂大明首辅,官员的魁首,读书人的榜样,竟然给一帮死太监下跪,还不止一次,简直是厚颜无耻之徒。

    眼前人的相互勾结,崇祯丝毫不知,还在思考罪己诏的事。

    凤阳皇陵事件,阁臣温体仁、王应熊也脱不了干系,这两人全都是仗着他们的关系胡作非为。

    然后温体仁为了掩盖过失,差言官把事前发出预警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勒令他致仕。

    给事中许誉卿在颍州实现后就请求朝廷紧急调兵五千防守凤阳,但是被温体仁拒绝采纳。

    此番他开始上奏张凤翼尸位素餐,内阁阁臣温体仁、王应雄玩寇速祸。

    崇祯却认为这是苛求,反而亲自下场谴责许誉卿。

    然后言关门激动了,纷纷弹劾温王二人相互包庇,皇陵被毁,近日来辅臣上朝丝毫没有席藁gao待罪的意思。

    温体仁一向忌惮许誉卿,对他如此严厉的弹劾恨之入骨,怂恿他人攻击许誉卿,便趁机拟旨,给他降职。

    崇祯自是相信温体仁的,见到有人弹劾许誉卿,还有温体仁送上来的票拟,直接把降职划去,改为革职。

    温体仁、王应雄本以为事情终了,蒙混过关,但皇陵被毁发生后,杨一鹏、吴振缨迟迟不上报真相。

    待到上报后,温王二人害怕皇帝怪罪,便扣押凤阳失事的奏疏。

    随即又把收复凤阳的奏疏先呈给陛下,后把凤阳失事的补送,并且在票拟的时候轻描澹写,令巡抚待罪视事。

    他们二人再以不处分杨、吴二人使得他们自己不受牵连。

    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言官知道后,更是疯狂的上书。

    杨一鹏凤阳恢复是二十一日写的,凤阳失事是二十八日写的,天下有未曾失事,就先恢复的道理吗?

    原来是王应熊把奏疏的日子做了涂改,欺诳皇帝。

    王应熊有恃无恐,只承认票拟是偶然失误,绝不是故意的,你们这些言官是污蔑本阁臣。

    他屡屡上书辩解,说他与杨一鹏是鹏比之名而无鹏比之实,还拿温体仁做类比。

    温体仁是崇祯的心头好,根本就不认为皇陵被毁与他有关,也没有意识到文震孟所说动乱的根源在温体仁。

    首辅温体仁专心倾轧,不计国事,仿佛徐庶进曹营一般,不献一策,皇帝每次以兵事询问,他则回答请神武陛下自决。

    他深知皇帝不信任廷臣,皇帝不想粘锅,作为内阁首辅同样不粘锅。

    要不然按照崇祯的个性,惩治了杨一鹏和吴振缨之后,温体仁与王应雄也指定会进诏狱,结果嘛事没有。

    言官们自然不肯放弃,争相弹劾。

    崇祯谁都没商量,直接把文震孟给调入内阁,他是着名的东林党人,这一次入阁被认为是东林派少有的一次巨大胜利。

    温体仁自是要极力打压东林党人,当初他就是绊倒东林党才上位的。

    文震孟作为帝师天天给皇帝讲解《春秋》,那也没有用,该打压他打压他。

    按理说大明皇陵都被一帮贼寇给搞了,导致颜面大失,无论君臣都该抓住矛盾要点,开始挽回颜面。

    但是他们好像都忘了事情的缘由,连皇帝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党争里了。

    “主公。”

    贺今朝面色凝重,他看着杨玉休呈上来的文书,今年山西又是干旱。

    与众不同的是今年还有虫灾的迹象,这就不能忍了。

    “翻地了吗?”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