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六十章锤匪用得,我官军就用不得?(二合一)(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时候。

    还有说顺势就跟着洪承畴入河南,联合其他起义军围殴大明官军。

    如此一来前后夹击官军,定然能让官军吃了大亏。

    然后攻克金陵,占据那里的富庶之地,截断南北漕运,坐困京师。

    辽饷一旦发不了,整个辽东都该内乱,京师也会因为无粮发生巨大的骚乱。

    整个大明都玩完了。

    到时候咱们就趁机北伐,一举定鼎天下。

    山陕之地总是干旱,除了大批贫民百姓之外,没有什么产出。

    杨文岳则觉得不可行,金陵世居下流,虽济大事,但是一旦出现变故,就容易形成南北对峙。

    这么多年也就朱元章北伐成功,莫不如将来从北从南打,才是最稳妥的。

    如果直捣京师,进攻不顺,万一不胜,退无可退,容易丢了基本盘。

    主要是大明这么多年,外族和反贼屡次攻打大明京师,进攻一方可都没能啃下。

    这两种意见听着很有可取性,但最容易给后金鞑子做嫁衣。

    按照大帅原来既定的策略,先取关中,又是元帅的桑梓之邦,且秦都百二山河,已得天下之二。

    建国立业,旁掠三方,又占有山西,坐待天时,进取北京。

    进可攻,退可守,方为全策,也最稳妥。

    无论是先取金陵还是京师,都会容易遭受到崇祯大规模勤王兵从侧方后方的攻击,使得己方背腹受敌。

    盘子大了,容易被官军痛殴,导致己方一直与官军作战,最终便宜了辽东的后金鞑子。

    如果先取关中,则路径直捷,进攻方便。

    关中是大帅兴起之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且控制几个要点之后,官军想要返回关中都难!

    况且关中官军兵力空虚,正是大好机会。

    攻取关中之后,积蓄力量,再进攻大明京师也较为稳妥和方便。

    杨文岳长叹一口气,先前他不知道自家主公坚持打回陕西来,是因为早就谋划好了,还是就是他运气好。

    不过再利用高李等起义军引诱洪承畴出潼关后,整个陕西便没有剩下多少官军,便晓得贺今朝在战略谋划上,并不比他差。

    潼关。

    关中的东大门。

    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

    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

    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

    大明洪武五年就修筑城池。

    九年便依山势曲折筑城墙,连成一片,重现险峻。

    北临黄河,南跨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山。

    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山。

    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

    潼关卫千总刘熙前些时候都遭受锤匪的炮击,不过他并不害怕。

    潼关险峻不说,洪总督已经悄悄部下一支军马,专门对付锤匪。

    但刘熙依旧不敢放松警惕,就在前两天,黄河上的锤匪船只增加的很多,船上时不时的在黄河内道放炮轰击潼关。

    他早就把消息送往五省总督那里,说是锤匪蠢蠢欲动,在炮击潼关。

    洪承畴应该还没有收到消息,或者目前无暇顾及,忙着那为期六月的限定。

    刘熙也有些头疼,黄河出秦晋峡谷南流到潼关北,折转而东。

    在这里洛水、渭河汇聚在黄河,黄河则紧切潼关城下流过,形成天堑。

    既无途可通,也隔断了北来之路,在潼关城北侧形成自然防卫。

    因而守潼关很少考虑城北安全,黄河天堑形成了天然屏障。

    可现在竟然遭遇了锤匪船上炮击,着实是船新的作战方式,让他们措手不及。

    尽管潼关城北城墙顺水流,一方面可护卫黄河方向水军的进攻,一方面可控制河边大道。

    可刘熙他不得不往这边多调配些士卒放哨。

    以免锤匪从战船上突然放下士卒,悄悄摸上来关来。

    “主公。”杨文岳刚刚接到消息:

    “贺赞等人已经快要抵达武关,看看能不能偷袭得手。”

    贺今朝点头,秦之四塞,把大散关和武关攥在手里,就行了。

    现在需要自己去攻克潼关,大军行进了数日,才堪堪摸到了潼关四十里外。

    全军先休息,派出细作进一步探查潼关,同时叫曹文诏带兵去袭击华阴县。

    再过六里路就到了。

    杨文岳拿着潼关地形图,再次召集众人阐述。

    万一洪承畴并没有那么大大咧咧的带着所有人马出潼关,而是防了一手,我军准备不足,足以让咱们吃亏。

    贺今朝坐在主位上,听着杨文岳复述。

    “大帅,诸位将军,潼关天险主要有四个构成,黄巷坂、禁沟、秦岭、黄河构成的天然要塞。”

    “黄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