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八十章矛盾激化(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抓住,总归是不好看的,只要离开此地,就算事发,咱们也不承认,大家都有台阶下。

    那李定国是贺今朝的外甥,年轻气盛,说不准就及其容易冲动。

    尤其是手握重兵,大王不可不防。”

    占了便宜就别卖乖,这才是正常的做法。

    张献忠也是连连点头,也不敢在翘尾巴了。

    否则他面对的是锤匪与官军的前后夹击。

    张献忠脱身之后,便带着自己的人马直接跑路恩施。

    李定国站在船上,看着一帮人远去,又瞧了瞧船上八大王的旗帜,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等这么久的官军,终于等来了。

    于是,张献忠大张旗鼓的沿着水路奔着忠州等去,像是直奔重庆与锤匪前后夹击的阵势。

    四川巡抚陈士奇一下子就慌起来了。

    本来锤匪的围困就让他极为难受,好不容易下定决定分兵按照杨嗣昌去驻守夔门,现在张献忠绕过那里,直接奔着重庆来了。

    这哪里能抵挡的住啊?

    陈士奇连忙派人去通知杨嗣昌,请求他带兵来援。

    杨嗣昌急忙派人去告知左良玉继续追击,争取把张献忠一举消灭,那贺今朝指定是想要借刀杀人,必然不会轻动。

    但杨嗣昌不知道的是此时以他这个督师为主的指挥头脑当中,文官武将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了。

    杨嗣昌命令左良玉乘胜追击,但他按兵不动,派人告诉杨嗣昌自己回了湖广竹山等地养病。

    杨嗣昌长期在朝廷里厮混,见左良玉如此行为,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便是李国奇把消息透给左良玉了。

    毕竟这个消息实在是瞒不住了。

    左良玉一直都被杨嗣昌视为剿灭贼寇的王牌,左良玉托病。

    他犹如失去臂膀一样,为此不得不降下身段,去给左良玉写信解释。

    “陛下圣意所重,全在逆献一人,四川地形险峻难逃,正是适合围捕的地形。

    将军在彼,严督搜索,定然能够擒获此贼。

    可现在竟然引兵东还,这是为什么呢?

    本督师猜想大概是将军军中无粮,大兵难驻,将军不得已才会如此做的。”

    杨嗣昌明明知道左良玉托病的原委,故意避开,把引兵东还归结为军中无粮,为左良玉留下体面的台阶。

    但是“平贼将军”的事毕竟难以回避,杨嗣昌挖空心思地掩饰:

    “兵部发文以李国奇代将军,不知道是哪个佞臣上疏,幸亏有本督师制止了。

    】

    献贼在湖广之间,欲深入巴蜀,曹操等四股亦伏大宁,乃将军上报皇恩的大好机会。”

    左良玉听着文书读杨嗣昌的信,嘴角微撇,鼻孔里重重的哼了一声。

    就算杨嗣昌说李国奇代替他挂平贼将军印是兵部的主意,还是他上疏制止这种临阵换将的行为。

    如此颠倒黑白的诡辩,他杨嗣昌真以为我左良玉是三岁小孩,随便忽悠?

    皇帝的话,我有时候还懒得听呢,你一个督师,算个屁啊!

    更何况李国奇早就告诉他事情的真相了。

    杨嗣昌私底下向李国奇许诺用他来代替左良玉为平贼将军,观音岩战役之后反悔食言。

    告诉李国奇此事稍后再议,李国奇大恨,早就和左良玉全盘托出了。

    所以面对杨嗣昌亲自写信的催促他出兵,左良玉就在竹山一带按兵不动。

    反正爷病了,就是不能出兵,就是不能配合你杨嗣昌齐心协力去围剿张献忠。

    不仅左良玉开始摆烂不配合了,连李国奇、郑崇俭都不配合。

    他们都有一个共识:进四川,你不要命了?

    不晓得那已经是锤匪的地盘!

    你杨嗣昌想死,可别拉上我们。

    所以不仅仅是左良玉、李国奇消极观望,各省督抚也想乘机从围剿中抽身,陕西总督郑崇俭便是突出的例子。

    他虽然是陕西总督,可老家是山西的,也有机会与家人通信。

    自从接替洪承畴担任陕西总督后,他就没机会去陕西上任过。

    现在杨嗣昌叫他入川,保不齐就与锤匪碰上了,谁爱去谁去。

    杨嗣昌事先已经传达皇帝的圣旨。

    令秦督郑崇俭、副总李国奇留蜀协剿。

    郑崇俭依旧是阳奉阴违,写信给杨嗣昌声称。

    他率陕西兵与左良玉派来的偏将汪云凤在川东境内搜剿张献忠,持银买米三月不得升合。

    咱官军跟川东百姓花钱买粮食都买不到,这让我们怎么追击张献忠?

    郑崇俭以此为借口,按兵不动。

    气得杨嗣昌诘责四川巡抚陈士奇:

    “川东境内,让你经营的如此模样?

    你日日夜夜叫援军,现在朝廷大军来援。

    左帅无粮而归,又见秦督无法够粮,汪云凤等人兵正嗷嗷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