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八十二章火还不够大(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山上,登高观察,发现官军无后续部队。

    “定国,动手吧。”

    贺兰身着盔甲忍不住鄙视道:

    “敢于作战想要当大明忠臣的大敌都在这里呢,再引诱,也引诱不出来,白费功夫。”

    于是,李定国以精锐绕出敌后,给明军以突然袭击。

    刘士杰所部被歼。

    勐如虎之子勐先捷也被打死。

    勐如虎率少数亲兵,在中军马智的护持下,狼狈逃窜,印信、旗纛俱丢。狼狈逃回重庆。

    杨嗣昌听闻战果,更是惊的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他手中最后一点愿意听从他的吩咐,认同大明皇帝的将领,手里也并无剩下几个兵马。

    】

    那张献忠怎么就突然之间,变得如此能征善战了?

    杨嗣昌先前所做的计划,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他连“张献忠”这道坎都迈不过去,更不用提后面的灭杀李自成,决战贺今朝之类的雄心壮志了。

    辽东皇太极更没有闲着。

    毕竟他也有不少谍子去打探消息,从他们那里得到反馈回来的消息。

    自皇太极攻破大凌河之后,他在辽西未取得任何进展,被迫徘回于锦州、右屯卫之间。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

    他在其余战线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皇太极两次兵发征朝鲜,最终使得朝鲜彻底臣服,断绝了朝鲜同大明的一切关系,完全臣服于大清的体系下。

    而且还粉碎了大明在辽东沿海的防线,从而解决了后顾之忧。

    同样进兵蒙古,驱逐了察哈尔部林丹汗。

    但在大同境外与锤匪交战失利,从而措施了统一漠南蒙古的机会,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使之成为大清的藩属。

    可皇太极依旧屡次派遣大军入关,抢掠回来,极大的消耗了大明的有生力量,以及打击了明军文臣武将抵抗大清的信心。

    所有的这一切都彰显了这个立国不过二十几年的大清政权,一片勃勃生机,万物进发的景象。

    他的军事力量变得空前强大。

    汉官张存仁乃是祖大寿的副将,当初随他一同诈降。

    祖大寿逃回大明后,他就真的投降了皇太极,为后金悉心做事。

    在此期间不断的建议皇太极进军辽东,夺取松山、杏山等战略要地。

    如今大清兵强马壮,张存仁也与有荣焉,不禁夸耀道:

    “今我大清铁骑如云,加以蒙古军士,即是取天下,也有余力!”

    随即他当众向皇太极建议,再次兵发松山,夺取这个战略要点。

    张存仁这话是有夸耀的成分,但随着大清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他也比往日任何时候都提高了必胜的信心。

    他坚信祖大寿的选择是错误的!

    若是早点投降过来,咱们早就入主京师,还能让崇祯那个狗皇帝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

    到时候咱们全都是从龙之臣,进京师当北京的爷去了。

    至于还在辽东这苦寒之地待着?

    祖大寿,你湖涂啊!

    皇太极对于大明的处境也是极为关心的,因为这关乎他自己的利益。

    大明日益衰落,被李自成、张献忠给打的焦头烂额。

    在关外,被大清逼得难以喘息。

    倒是有关锤匪贺今朝的消息,皇太极一直没怎么打探到。

    贺今朝雄踞西北三省后,突然就销声匿迹。

    所有的风头全都被张李二人给盖过去了。

    大抵是他在军事上没有动作,日常在家里与妻妾敦伦。

    这个人他实在是捉摸不透。

    在皇太极的思考当中,贺今朝也应该加入这场瓜分大明的乱子当中,摄取自己的利益。

    各地动乱太多,明军连救火都救不过来的。

    所以皇太极觉得贺今朝不动窝,才是最不正常的,这个人一定是在憋大屁!

    到时候那贺今朝定是想要一屁惊人。

    可皇太极看着大明的地图,思索半天都没有想到贺今朝想要做什么大屁?

    皇太极在思考贺今朝的谋划,但是他底下的文臣武将都在思考大清将来的谋划。

    张文衡乃是皇太极征大同等地,意图劫掠山西的时候,去主动投奔后金的秀才。

    当然那个时候他还假托是代王的参谋之类的,现在也摒弃这个身份。

    张文衡上书说此时,正是大清在辽西取得进展的大好时机。

    “如今大明文武大小官员全都是花钱买来的,文官无谋,武将没有勇武。

    管理兵马的,喜爱克扣军饷,制造武器之人,偷工减料。

    士卒百姓皆是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武器装备根本就没法作战使用。

    士卒每次出征都没有战心,反倒是趁着勤王的机会,一味的抢掠。

    有俗语说,鞑子流贼是梳子,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