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八十七章 琴酒竟是我自己(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是没法避免的,没有杀了左光先,就算是对得起他在洪承畴麾下效命那么多年。

    洪承畴对二人交代了几句,便挥手让他们退下,自己要给皇帝写一封书信,朝廷绝不能轻易卷入辽东战事。

    白广恩对大明的忠诚也不是那么高了,开始回复儿子的信件,毕竟多条后路谁不愿与啊!

    夜里唐通去找了吴国俊,同样作为早就暗中投效贺今朝的人。

    唐通依靠着贺今朝提供的助力,立下不小军功,都获得了提拔,且身居高位。

    细数洪承畴身边除了被他夺职的左光先之外,还真没剩下一个自己人。

    就算王承胤也早就想要投降贺大帅,但吴唐二人秘密接触都没有带上他。

    与左光先不同,唐通家里人都没有投效锤匪,家里的田地还被分了,至少在明面上是如此。

    “洪承畴那个老头怀疑你勾结贺大帅,叫我们对你小心些。”

    听到这话,吴国俊虽然早就猜到了,但心中还是略微有些不爽。

    “他狗鼻子倒是挺灵,得想个法子坑死他。”

    吴国俊喝了一口茶:“要不然我心里不安。”

    唐通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洪承畴这个人心思沉的很呢,而且也有能力。

    “对了,大帅来消息了。”

    吴国俊随即又给唐通细细说了大帅想要与朝廷议和,然后坐视朝廷放手去与流寇以及清军厮杀的策略。

    唐通也晓得如今旱灾连年,家乡那里能饿不死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连朝廷都没有多少军粮下发,他麾下的这些士卒领到粮食,也得省着点吃。

    大帅目前选择暂不出兵,作壁上观挑动其余几方势力相互争斗,倒是个好主意。

    但问题是目前朝廷内的诸多大臣们,怎么可能答应同大明反贼议和呢!

    “你准备怎么办?”

    唐通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他们这些人陈兵蓟镇,除了要防备辽东,也防备西北呢,

    “皇帝塞到我这里的言官有不少,但也有人在我的支持下,得以重新回到朝廷。”

    唐通看着吴国俊,便听到:“现在也该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你有把握吗?”

    吴国俊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后:

    “算计吴阿衡后,我才觉得的我的脑子还可以这样用,要不然一辈子只能干刀尖舔血的活。”

    唐通眯了眯眼。

    “我得想个法子,让皇帝同意议和,同时把我摘出来防御锤匪,派洪承畴领兵去支援辽东。”

    唐通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吴国俊。

    他发现吴国俊变化了许多,都喜欢用脑子办事了。

    一石三鸟的阴谋诡计,他都能酝酿的出来。

    不得不说,这应该是大帅最想要见到的局面。

    吴国俊确是觉得不动脑,始终都是底层的棋子,不可能会受贺大帅的重视。

    毕竟以贺大帅的实力,将来投降他的明军将领不知几许。

    吴国俊一定要在那些人投降之前,展现出来自己的价值和优势。

    于是崇祯收到了两封信。

    一封是蓟辽总督洪承畴的,一封便是靖辽侯的。

    洪承畴的书信很是简单,直接就说辽东的形势复杂。

    朝廷内外都遇到了困难,没有粮草供应,大军不可轻动,还需谨慎行事。

    祖大寿驻守宁锦多年,定然能够与皇太极长久相持下去。

    反观要小心西北锤匪贺今朝,突然袭击我大明京师。

    吴国俊便阐述了祖大寿虽然对陛下心有余悸,但他也绝非是想要投降鞑子之人。

    否则在大凌河时就投了,根本不会费尽心思诈降孤身跑回来,继续为大明效命。

    此事绝非是边军故意搞事想要请赏之类的。

    皇太极发现大明士卒越发的孱弱,定是想要寻机攻破宁锦防线,进驻山海关,然后占据长城内大明的城池。

    犹如崇祯二年时他占据永平等四城一场,这次是打算占据了就不走了。

    吴国俊又阐述了义州的地理位置,当然是复述了祖大寿的话。

    总之皇太极这次是铁了心的想要拿下辽东全境,还望陛下能够多重视。

    若是宁锦被破坏,山海关没了屏障。

    辽东宁锦防线崇祯还是放心的,因为皇太极执掌后金之处,就雄心勃勃的想要拿下这两处地方,结果损失惨重。

    但是皇太极没有攻打宁锦,而是屯兵义州,这就让崇祯有些头疼。

    他虽然不擅长打仗,但还是擅长联想的。

    大凌河之战之所以失败,就是皇太极派人围困不攻,消灭孙承宗等人的援军。

    可是坐视关宁防线被攻破,绝不利于他的统治。

    到时候清军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像是贺今朝那样都开始占据城池,作为下一次进攻的跳板。

    时刻威胁着北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