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章这不是钱的事(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力,大丈夫做事不拘小节,我相信你也不少如此迂腐之人。”

    孙传庭觉得陈新甲能拉下脸来与大明反贼媾和,绝对是一个能看得清形势也想做出一番事业来。

    毕竟在一帮进士眼里,举人他就是个屁啊!

    这话陈新甲是相信的,高起潜这个人难有容人之量。

    陈新甲瞥了他一眼:“这么说,我拿你们锤匪的银子,还是为了大明好?

    我不拿,反倒是成了祸害大明的罪臣了。”

    “哎,你精通砍价自是知道,我家大帅有能力把这些古董在京师变现吗?”

    孙传庭这才掏出一枚精致的小茶杯:

    “只有通过你的手,才能让那些古董更加值钱,我也是为了更好完成我家大帅的任务,你我各为其主罢了。”

    陈新甲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示意孙传庭可以滚蛋了。

    这不是钱的事。

    真的!

    他以兵部尚书的名义担保。

    即使皇帝抱着灭寇雪耻的想法,但现实实在是过于打脸。

    主要是天下糜烂,真没有多余的精力在被锤匪给牵扯了。

    尽管割地赔款对于大明而言是不被允许的,但贺今朝占据三省已成既定事实,无法改变。

    目前朝廷没有实力收回,丢弃些许名声,换回些实际也是极好的。

    崇祯接到高起潜等人的书信,他内帑空了之后,也想要典当一些财物,但终究是拉不下脸来。

    现在既然可以抵账,正好多凑些军费。

    讲和也是崇祯被迫的选择,至少也算是一步缓兵之计。

    最终夜间双方商定之后,才定下了议和的条件。

    第一双方通使,两方首脑都应该予以接见,直接通报双方的想法。

    第二条双方若是有“吉凶大事”,应该相互派遣使者询问。

    第三条大明每年向锤匪馈赠黄金一万两,白银四十万,锤匪向大明回赠羊毛毯千匹,潞绸千匹。

    第四条有叛逃到锤匪的明人,应该给予归还,同样锤匪叛逃到大明,也要给与归还。

    第五条双方划定锤匪目前所占地区为界,双方不得起任何军事冲突。

    最后就是由贺今朝与朱由检“出面”,在天地间盟誓。

    当然为了双方的安全,各派遣使者“代为发誓”即可。

    最终版本送到崇祯那里,此事是秘密进行的,为了避免让外庭那些人知晓。

    因为以前的和谈这件事只要一出来,便都被文臣给搅乱,半途而废。

    毕竟这件事有损天朝尊严,他们这些人是没法容忍的。

    至于要怎么解决眼前的困境,他们那些文臣不知道也不愿意多想。

    反正侮辱天朝尊严那就不行,我等食明禄多年,岂能让大明蒙羞?

    崇祯的本意就是秘密达成协议,造成既定事实,减轻西北压力。

    避免贺今朝勾结皇太极、张献忠、李自成等人,方可集中力量逐个击破。

    在如今内外交困的局势下,不失为一条权宜之计。

    所以崇祯对于陈新甲主持的这次议和之事,便快速的审阅通过,尽快筹办。

    孙传庭得到明朝的款子之后,只是给大帅写了封信,请他派人多运输潞绸以及羊毛毯,他会打通北京的商路。

    陈新甲就派傅宗龙前往锤匪的地盘,作为使者为皇帝代为盟誓。

    剩下的一万两金子以及那么多的银子,除了给高起潜、陈新甲等人的返点之外。

    孙传庭便通过陈新甲、吴国俊以及他自己的关系,在京师内活动开了。

    毕竟谁不喜欢“款爷”啊?

    孙传庭化名之后,急公好义的名头,一下子就在京师附近传播开了。

    高起潜虽然没有得到预想当中的三十万两,但依旧较为高兴,每年光是被动收入都赚这么多钱,他能赚到死!

    洪承畴对于陈新甲等人到来之事,毫不知情。

    陈新甲对外也只是说来实地考察蓟镇士卒,为将来做好打算。

    毕竟若是与锤匪议和这件事透漏出去,怕是整个朝堂都会炸了锅。

    那帮子不了解全局又不明真相的文官们,会死死抱着《春秋》大义不放,用传统的政治伦理来否定媾和。

    关键是“立志成为小尧舜的”崇祯,也没法理直气壮的说朕就是要媾和,就是要割地,就是要赔款这种话。

    他极为看重自己的名声。

    太原。

    贺今朝接到孙传庭以及吴国俊等人的信件后,松了口气。

    崇祯果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只要这件事不被泄露出去,崇祯指定比他还想要隐瞒此事。

    贺今朝需要大量的时间渡过旱灾,培养基层干部。

    “主公,那傅宗龙作为明史,要亲自出面接待他吗?”

    吉珪捏着胡须问,上一次让他在战场上跑了,导致他二进宫又被放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