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四章贯穿南北(求月票)(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可怜。

    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多的人跟着他下南洋,在海上讨生活。

    边疆的苛捐杂税极为严重,本地官绅对于百姓的压榨也极为严重。

    反正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纵然朝廷想要查,兴许也会让朝廷的调查人员死于非命。

    现在锤匪在广东搞这么一出,郑芝龙相信那些百姓大多都愿意臣服于锤匪,接受他们的统治。

    “大哥,这锤匪当真是来者不善呐。”郑芝豹脸上的神色很是不好看。

    要是等锤匪夺取天下之后,在福建也这么搞,他的几千亩土地,岂不是全都给了穷人?

    “我们得想法子搞他一波。”

    “急什么。”

    郑芝龙摇摇头,锤匪若是出海的话,还可以搞一搞。

    毕竟大海上风浪极大,一次沉几十艘船都正常的很。

    在陆地上,这种事是没法搞的。

    光是被贺今朝派过来的先锋战力就如此强悍,待到他大军来袭,郑家还剩下多少反抗之力?

    难不成要放弃祖宗留下的家业,逃亡海上?

    这种事是郑芝龙不愿意面对的。

    况且他认为贺今朝既然想要掺和海运,就绕不过他,定然不会向广大那种模式来对付他。

    郑芝龙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而被人需要才是有价值的人。

    他认为自己是被人需要的。

    每逢大事的时候,郑芝龙虽然会召集郑家的兄弟们开会商议,可实际上还是独断专行,他自己心里有思考。

    既然锤匪那么想要掺和到海运上来,大家就是有着极大的合作基础。

    海洋足够大,南洋这边听他郑家的旗号,还有荷兰海盗在周遭肆虐,与他共享去日本贸易的机会。

    其余各地早就有更多的夷人在当海盗海商获利。

    再多一个贺今朝,也无所谓的。

    就锤匪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实力以及野心来,郑芝龙心中是有些期待的。

    毕竟以往的朝廷根本就没有重视过海利。

    若是朝廷重视起来,便是往更远的地方横行,去占据那些夷人的地盘,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更何况贺今朝目前的需求只是当供应商,郑芝龙是极为欢迎的。

    跑船的次数多,那获利自然就越多。

    支撑跑船的,就是货足够多。

    归结到底,还是利益更懂人心。

    广州的商贩对于锤匪是热烈欢迎的,废除了苛捐杂税。

    佃农以及奴仆对锤匪也是欢迎的,有了自己可以租种的田地,还能让他们十年后购买。

    唯一不高兴的便是士绅,因为锤匪不是在割他们身上的肉,而是在要他们的命。

    幸运的还能跑,运气没那么好的,在经过百姓审判之后,脑袋全都挂在了城门楼子上。

    锤匪在广州施行的仁政被传播开来后,周边的贫苦百姓日夜盼望着王师能够早到。

    更多的士绅开始把圈养的海盗叫回来,保护挣下的财富。

    许多海盗都是上了岸就是有身份的人,多是士绅在背后支撑的。

    官府越实行海禁,他们就越能赚钱。

    这些人才是最不愿意让别人也来分一杯羹的人。

    故而朝廷一旦有开海的声音,便会遭到一大群人的反对,除了少部分脑瓜子不好使被人当枪用的之外,大多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远在广东发生的事,在小范围的传播,根本就不可能迅速传到外面。

    辽东的皇太极也没有闲着,在他布置清兵于义州筑城屯驻的时候,张存仁再次献上了夺取锦州的计策。

    作为祖大寿的副将,他一心想要把祖大寿拉下水。

    凭什么你跑了,让我们当汉奸?

    要当就一起当,甭想跑。

    张存仁希望皇太极能够以屯种为主,但是要率精锐士卒直抵锦州,在号召蒙古人前来。

    同时要俘虏大批辽人,利用他们当间谍,散播我大清招抚的政策。

    张存仁相信以清军的待遇绝对吊打明军,纵然是关宁军也比不上。

    因为他就是关宁军出身。

    张存仁对辽东战事的分析和建议,让皇太极极为满意,坚定了夺取锦州的信念。

    皇太极在围城之前,亲自到锦州去视察,顺便又写了封招降信,劝祖大寿赶快投降。

    即使皇太极知道是无用功,但是都到了鱼塘,不甩两杆子是说不过去的。

    皇太极在写招降信之前,许多关宁军旧人也连续不断的给他写信,但祖大寿一封信都没有回复过。

    属实是已读不回的好习惯。

    这一次祖大寿对于皇太极情深意切的招降信,倒是颇为不屑。

    这次皇帝不知道发了什么疯,或者说底下的官员也好像是吃错药了。

    从天津运到辽东的米豆损耗极小,可谓是这么多年头一次了。

    祖大寿甚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