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洪承畴初发威(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大清骑兵自西石门冲出精锐七八千人。

    大明各镇总兵有了先前洪承畴的“鼓舞”,故而大声鼓舞将士,老子要是被督师砍死了,先把你们给砍了陪葬。

    故而大明各镇将士鼓勇当先,清军的骑兵直冲十余合,但大明士卒士气强劲,以至于清兵进攻受挫!

    】

    唐通站在军阵当中,大声吼叫着顶住,放炮,放火铳。

    这点军械,可都是从贺大帅那里讨要来的,在质量上吊打大明出品,最重要的是眼前的清军身着铠甲也遭不住弹子的冲击。

    只要他们敢冲,明军手里的弹子就敢叫他们去死。

    济尔哈朗看见这一幕眉头皱的极深。

    大明的军将什么时候这么难缠了?

    他先前屡次与明军交手,除了关宁军,以及崇祯二年第一次入关的时候,明军士卒极为难缠,往后都越来越弱。

    甚至在大明境内连敢和他们交战的明军都少有。

    济尔哈朗原本想要以精锐骑兵把明兵阵势冲垮,不料明马步官兵拒战甚勐,清军没有得势,反倒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

    这是不利于清军骑兵冲锋的,那多是活靶子。

    洪承畴看着眼前的状况,极为满意,清军也不过如此。

    在山顶上布置的鱼饵被洪承畴一口吞下,取得了第一次胜利,而清军也并没有把洪承畴这条大鱼给吊起来。

    这就造成了清军的第二次失利。

    而锦州方向,祖大弼作战勇勐,直接砍杀了皇太极认定的十六大臣之一,举着脑袋在军阵当中大声传颂,清军士气再一次被夺。

    这下搞得多铎的面色也极为不善,祖大寿麾下精锐的关宁军在大凌河一战当中损失惨重,可经过这么几年的修养,终究还是恢复了几分实力。

    不得不说,在大明这个体系当中,整体的最强战力依旧是关宁军。

    靖辽侯吴国俊率领的蓟镇士卒,终究是大明的“异类”!

    清军在战场上接连失利的情况下,济尔哈朗不得不提前下令推出红衣大炮三十余门。

    从东西两面,向大明马步营射击数百发炮弹,使明兵遭到了一定的损失。

    毕竟朝鲜的操炮手相对善射,那也是相对而言的。

    但在洪承畴的命令下,大明士卒仍不退缩,坚持战斗。

    直到酉时(晚上十七到十九时),济尔哈朗发现炮击无法轰开明军的军阵后,才下令清兵向北退去,主动撤离战场。

    此番清廷内部承认大清在这一次的战斗当中“失利”,没有达到预想的战果。

    洪承畴这个大明统帅较为难缠!

    这是自从皇太极下令围困宁锦防线以来,明清之间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接触战。

    洪承畴调动七镇进兵松山,总计兵力在六万左右,而清军在二万人上下。

    双方之间并没有调动大批量士卒对杀,而是在边边角角的对抗。

    洪承畴组成的军阵,多是外围士卒遭到清军的攻击。

    精锐清兵被明军斩杀还被获取首级的共九十五人,其中有的是将官,还生擒一人。

    其余被清军士卒拖走的尸体,以及因为火炮无法取得首级的尸体通通都不算战功。

    大明士卒伤亡颇重,阵亡七百三十八人,不同程度的轻重伤者为七百九十三人,被击毙的马骡达六百五十七匹/头。

    开门红没开好,济尔哈朗脸上也挂不住,对皇太极报告此战斩首明兵二千级,我军占优!

    明兵处于进攻一方,又是从下仰攻,最难着力,清兵在使用骑兵冲击的同时,还仗着红衣大炮攻击,明难免伤亡大于清兵。

    洪承畴则是给崇祯写战报,说我军虽然斩杀不少敌军,但仍旧处于劣势当中。

    明清双方的捷报,颇有些扮演前几年对方的角色一样。

    因为按照以往,明军的捷报才会夸大事实。

    他本以为贺今朝裹挟了许多工匠铸造红夷大炮就挺离谱的,结果连关外的清军都能一口气推出这么多的红夷大炮,着实是让洪承畴破防了。

    洪承畴希望皇帝能够调拨一些军费,铸造红夷大炮,如此将来的对战当中,方能不处于被动当中。

    以前他命令左光先制造了二十门红夷大炮以及各种火炮火铳,本想着这次给清军来一次狠的。

    结果双方的试探性进攻,清军就给洪承畴搞来三十门火炮齐射,给他来一次狠的。

    要不是红夷大炮的轰击,明军所列军阵,当真还没法让清军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因为先前有关清军运输三十门红夷大炮的情报,被洪承畴认为不属实。

    但现实又给他上了一课。

    不过洪承畴通过这一次战事,明军战略目的达到了,他有决心解除锦州之围。

    清军预先设伏,结果却是主动退却。

    此举更是刺激了来源的明军军将,他们有信心在洪督师的率领下,取得对清军的胜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