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那年我在大别山编筐(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要去与湖广、河南、安徽交界的地区,去会和革、左五营。

    因为闯王李自成只剩下十几个人逃脱,被朝廷认为「打死」后。

    主要的军事集团就剩下西北锤匪,以(八大王)张献忠、(假曹操)罗汝才为核心的集团,聚集在湖北勋阳周遭。

    还有猫在大山里的,(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治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蔺养成五营联合作战的比较稳定的集团。

    用熟悉的话讲,就是这群农民起义军还在大别山里编筐呢!

    但革、左五营的实力相当可观。

    当时任明朝安、庐、池,太巡抚(简称皖抚)的郑二阳在奏疏中说过:

    「革、左之狡横不下于献、操,善战者不止数万。」

    他们主要是依托大别山脉同大明展开斗争。

    这里形势险要,且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

    东面对明王朝的陪都南京构成威胁,东北方向则是凤阳皇陵,西面同张献忠、罗汝才等部义军相距不远,可以收到相互呼应的效果。

    五营作战机动灵活,使官军常常处于被动。

    尤其是以老回回马守应为主,善于收买当地土人为间谍,星卜市贩之流多为所用,走的全都是群众路线。

    大明官兵来绞杀,人数多他们就逃跑隐藏,少数少打他娘的。

    明军搜山清野,马守应就突出郊关,甚至列阵平原引诱,又负险埋伏。

    贼为主,兵反为客,是以多败。

    马守应充分施行了陕西八十万起义军总教头贺今朝灌输的游击理念,在此牵制了不少的明军,而且自身遭受的损失不大。

    要不是大别山太穷了,马守应当真能成就一番基业。

    但他岁数也不小了,一年少则抽出一次,派人去同锤匪贺大帅、闯王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进行沟通。

    不管谁能成事,都得照顾照顾他们这帮老兄弟。

    大明朝廷为了保卫南京和凤阳、泗州祖陵,指定朱大典、史可法等人集结军队加意防守。

    这就牵制了官军的力量,客观上对其他各支义军是个有力的支援。

    不能因为老回回马守应低调行事,他的名头不如其余三个人响亮,就忽视他这一波起义军的军事力量。

    这五个人组成的集团,手下可都是积年老贼了,也擅长打游击战。

    当杨嗣昌集中兵力追击张献忠、罗汝才等部义军的时候,朝廷拿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对付革、左五营。

    明监军道杨卓然就亲自跑到潜山、太湖山区,面见五营领袖,企图以口舌之功诱使他们接受朝廷的招降。

    老回回马守应抽着旱烟吹嘘道:

    「我等兄弟皆有绝世之才,是朝廷无所用,余故皆因陕西饥荒为盗。」

    杨卓然看了看一脸认真的老回回,又瞥了其余四人一眼,连连点头:

    「诸位首领都是有大才之人,若是被朝廷所用,必定能够大展宏图。」

    老回回马守应哈哈笑了几声:「若是朝廷处置得宜,焉知我等兄弟不能成为大明的忠义之士?

    况且兄弟们听说连那刘国能、李万庆十余营前后归诚,为国家效死,戮力行间,难不成我们就做的比他差?」

    李自成据说被打死了,张献忠都投降了朝廷,他们跟贺今朝距离太远,他们从山陕之地跑出来的,那里的粮食连锤匪都不够吃的。

    再接纳他们,岂不是都得饿肚子。

    最重要的是总教头的军规在他们看来

    ,过于严格,还不如在外面多逍遥快活几年呢。

    如今大明***主动上前提要求,他们自是得卖个好价钱,跟张献忠、罗汝才一样,保持自身独立,还能花大明朝廷的钱,多是一件美事啊!

    「况且我们十多万兄弟,朝廷要把我们安置在何地?」

    「不错。」贺一龙连忙拍着凳子道:「还有主持招抚的是何人?

    兄弟们的饷钱从哪里来?

    我们兄弟得当什么官,封什么爵?」

    「这一桩桩都需提前说清楚喽,要不然我等如何为朝廷效力?」

    「就是。」

    「诸位请放心。」

    杨卓然答应他们提出来的问题都会转报朝廷。

    一面指定黄州府属山区为革、左五营的安插地,以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广济、蕲州加派的新饷给他们当军饷,号曰「新民」。

    双方一度暂时停止了军事行动。

    但是随着贺今朝占据四川,李自成、张献忠又取得了攻克洛阳、襄阳的惊人战果,「反贼们的实力」大涨。

    革、左五营领袖才又重整旗鼓,开始了对大明新一轮的主动出击。

    革左称降,但劫掠自如。

    负责谈判的杨卓然每天都要负责掩覆,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罪责。

    待到襄阳、洛阳皆破,闯、献并横,革、左大肆攻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