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八十三章(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海潮西上,清流(河水)敌不住浊流(海潮),潮水顶冲,潮泥逐年淤积,刘河沿岸豪强又竞相围田,以争尺寸之利,以至刘河衰退为涓滑细流。

    天启四年(1624年),应天巡抚周起元指出:“刘河一线,仅通吐纳,而吴淞与白茆二水则淤为平陆。”

    到了崇祯执政,刘河人海口门突涨阴沙,到现在几乎没法用,想要用,得夺了当地豪强围田,还得继续花力气疏通。

    听完徐以显的调查,贺今朝又开口道:“另外调拨广东船匠随船开到太仓来,叫杨文岳调人,双方交流一下造船经验。”

    “明白。”

    贺今朝平定江南之后,处理一大堆事情。

    而娜木钟率领一万多的蒙古骑兵跑到了不足沉阳二百里的长山躲藏。

    她派遣苏布台为先锋,以硕托为向导,装作科尔沁部落的人,奔着前头去打探消息。

    皇太极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强行召集蒙古、朝鲜小弟随他一同出征。

    后方空虚是肯定的。

    但也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空虚。

    清廷几次进入中原掳掠大批人口,都放在了沉阳周遭,充当奴隶。

    清代上层社会,从最高统治者皇帝到各级贵族、官僚、地主、豪商、富户,以至八旗官兵,都拥有奴婢,这在当时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而且得到封建政府的支持与保护,成为他们等级贵贱、门第高低、权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这些由俘虏转化来的奴隶,除了一部分被迫从事家内劳役之外,大部分都被用于农业生产,奴隶主的庄园被称为“拖克索”。

    随着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在军事上的不断胜利,拖克索越来越多,阿哈(奴隶)也越来越多。

    奴隶主视阿哈与牲畜无异。

    或者说清廷这边对待奴隶更加血腥暴力,而明朝的奴隶主们,还晓得遮遮掩掩。

    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原来奴隶在四五十万的规模,但是经过皇太极的屡次征伐俘获为奴的人口突破了二百万。

    为了与明朝在松锦前线对峙,皇太极只能不断的压迫后方的奴仆,以此来供应前方的粮食。

    否则光靠在义州等地的耕种,根本就无法支撑那么多人的吃喝。

    随着战事的拖延,清廷投入的越来越多,后方奴隶们不堪遭受被压迫奴役之苦,便纷纷逃亡。

    奴隶的大规模逃亡,使得生产陷入难以为继的局面。

    为此,身处前线的皇太极不得不宣布一个律法,有逃亡三城(松、杏、锦州)的人,十五岁以下准许为奴,十六岁以上全部斩杀。

    他想要通过血腥镇压来震慑逃亡的奴隶。

    这法子直接继承了他老爹努尔哈赤的老办法,撕下了皇太极伪善的面目。

    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要求女真人与汉人同住一村,饭一起吃,草与马料一起喂,强行令同住的汉人不允许藏匿粮食,家里有多少粮食,都得上报。

    按人头每人每月四升之数,给到九月。

    大概就是他们女真人远道而来,被征服的农户必须向女真人无偿提供住宿、粮食,耕地所需,有生理需求就抢他们的女人。

    努尔哈赤是强行把女真奴隶制的生产方式移植到封建制生产方式的辽沉农业地区,把汉族农户奴隶化。

    为此,辽阳、东山、铁山等地疯狂暴动,甚至还用投毒的方式反抗。

    你女真不是远道而来,什么都抢吗?

    结果当地百姓投毒,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着实是让女真人遭不住,水不敢喝,盐不敢吃,肉也不敢抢。

    皇太极继位后,为了缓解这种矛盾,颁布了奴仆的《离主条例》。

    如此也得到了清廷奴隶主们的抵制和反对。

    结果皇太极没想到,奴仆们真的纷纷请求离主,但又不可能真的让他们成为自由之身,属实是两头都没讨好。

    随即操作起来就是主子张三的奴才,去主子李四那里当奴才。

    并且把少部分有能力的人提拔出来,进入朝廷,也算是给其余奴才们留个往上爬的念想。

    多尔衮攻破朝鲜,把人口带回来,就在盛京城外公开发卖,因为这些朝鲜人不值钱。

    会耕地的汉人才值钱,足有十两银子往上。

    为了让这些被掳掠来的汉人世世代代为奴,许多满洲贵族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不准”。

    不准有分寸土地、不准出籍为黎民、不准平等相称、不准聚居、不准通婚、不准读书、不准穿红戴绿,全都是贱民。

    到了如今这个时间点,奴仆的生活越发的惨澹。

    王鹏随着苏布台一同前往探路,道路上遇到有奴仆见到他们就逃跑。

    二人皆是一惊,没成想伪装这么好,都被识破了。

    遂直接策马扬鞭把那伙人给拿住了,询问他们是怎么看出来自己不是真鞑子的!

    这些被迫剃了头的奴才们,一听马上的人说着汉话,下意识的连连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