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八十六章洪承畴的战略(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富裕的,哪里才是最好的。

    “不错。”皇太极对着范文程颔首,随即指了指多尔衮道:“你带领正白旗去顶替济尔哈朗围困锦州,我会叫他平定叛乱,驱赶他们走,切勿深入进入草原追击,我们全力对付此处的明军。”

    “只要摧毁明廷的松锦防线,我们就为今后进取中原铺平了道路。”

    皇太极对于明军的招降其实一点都不成功,大多是辽东本地的明军士卒动心。

    其余士卒就算赢不了,也都想着逃回关内。

    锤匪袭扰盛京的消息早早的就被洪承畴散播开来,一直都是狼来了。

    如今狼真的来了,皇太极依旧是捂着消息不肯让众人知道。

    对于济尔哈朗率部离去,只不过是正常的调防,协助张存仁运输粮草到达前线罢了。

    一直住在松山城内的洪承畴得到消息,清军在大雨当中调拨人马,奔着锦州方向去了。

    不知道是要增强锦州的攻势,还是要掩人耳目换防去回援盛京。

    但洪承畴却清楚的知道,反攻的时机到了。

    待到各自鸣金收兵后,洪承畴冒着雨亲自去探望这群士卒。

    地方太小了,以及即将发生的大战,让他不得不放低姿态,嘘寒问暖,顺便画一画大饼,来一波“白起吮脓”的操作,简单却有效。

    待到夜深了,洪承畴换了身衣服,召集手底下的八个总兵。

    “我得到消息,锤匪已经在盛京周遭动手了,皇太极调拨兵马回援去了。”

    唐通等人皆是感到一脸的振奋。

    “红夷大炮被摧毁了不少,前面的沟壑也都填的差不多了。

    我意全军休战二日,第三日便全军出击,去锦州接应祖大寿,再慢慢撤回宁远。”

    听到这里,从关内来的总兵都没有意见,只有吴三桂开口道:

    “督师,若是这样,不就是放弃了我们辛苦守卫的宁锦防线吗?”

    “大明都要灭了,还要守着这里做什么?”

    大明不惜把最后的精锐聚集在这块小地方,目的就是保住宁锦防线以及护卫山海关。

    朝廷的决策者们把这条防线视为明朝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安危。

    这一点,皇太极同他的谋臣们也是把锦州的胜负看作是决定清朝命运的头等大事。

    正因为如此,双方都倾注全力争夺锦州之战的胜负。

    可自从锤匪贺今朝攻破南京,闯贼李自成北上攻略山东后,一切都变了。

    明廷就想着要把这些精锐士卒全都撤回关内,用来保护京师的安危,收复关内失地。

    要不然李自成就能够直接从山东杀进北京来,而贺今朝也可以趁机从山西杀到北京去。

    这些大明的反贼趁着明清之间决战搞事情,是崇祯等人不能忍受的。

    故而崇祯全力支持辽东战事,暗示让洪承畴放手一搏,他不愿意做亡国之主!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都为止做了近两年的努力,企图打破清军对锦州的包围,以及另一方想要攻破锦州!

    关外存亡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神京”已经暴露在反贼的兵锋之下了。

    洪承畴的久持战略很成功,大清已经穷了,连朝鲜都穷了。

    现在锤匪肆虐沉阳周遭,正是他大举进攻的好时机。

    洪承畴看着在座的总兵道:“锤匪肆虐沉阳中卫,清军军心动摇,我们只需要等清军折返回沉阳,让消息多发散一会,才会对我军越发的有利。”

    唐通当即第一个表态:“都督所言,第三日请求准许我为先锋,继续出击。”

    “吴三桂,此处前往锦州的道路你麾下关宁军熟悉,又是救你舅舅,就由你为先锋,打出关宁军的威风来。”

    洪承畴不愿与让唐通再冒险。

    万一出现什么不可抗拒的事情。

    他相信唐通以及白广恩等人都会护着他逃亡,至于吴三桂这个人,他是不怎么相信的。

    通过这么长的接触,他发现这个人心思很重,跟朝廷不是一条心。

    甚至连喜欢跑路的王朴都比不过。

    洪承畴认为这些人就算是战败跑回关内,都不会轻易剃了辫子投降皇太极的。

    况且按照如今天下的情况,降了鞑子,并不是一个什么好选择。

    “是。”

    吴三桂自是应下来,这种事想要拒绝也拒绝不了,而且只要有祖大寿这块招牌在,对辽东军将依旧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督师,我们是怎么个进军的路线?”

    发问的是王朴,他不愿意闷头赶路。

    洪承畴差人把地图摆上来:“皇太极在我们的后路杏山、塔山都布置了许多防线,我意差遣马科率部向杏山方向厮杀,做出撤回关内的动作。

    待到皇太极调兵遣将后,吴三桂的后队变先锋直接奔着锦州方向冲击清军,扫出一条路来,唐通、白广恩再率领车营跟上,王朴护着粮食以及军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