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九十八章(2 / 3)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子上指定不能承认。

    与大明议和,对于皇太极而言连缓兵之计都算不上,他总会寻找战机,以此来发动对大明的借口。

    至于与锤匪议和,皇太极则是没有那么轻易的说出口,因为贺今朝会像皇太极一样不要脸,以此来发动对大清的战争。

    “你要把朕的女儿送到太原去?”

    皇太极脸色十分的难看。

    范文程摇摇头:“此事有皇上自己定夺,但让大明与锤匪之间相互提防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甚至可以联系占据山东的李自成部,一同劫掠大明。”

    对于农民军采取合作的态度,尤其是闯贼李自成,皇太极是有这个想法的。

    他与贺今朝同样是反贼,一个实力强横,另一个则是实力更加强横。

    皇太极相信李自成不是那种轻易跪在别人目前的人,完全可以拉拢李自成去与贺今朝之间对峙。

    总之绝不能让自己一个人被添堵。

    有了这个想法后,皇太极便叫济尔哈朗前去攻略宁远,拔出明军在山海关外的钉子。

    他又差遣多尔衮、多铎二人去打蒙古人。

    这批人带着大批汉奴逃跑,定然会留有很多尾巴,在他们原来的驻地做不出许多准备来,兴许还能追杀上,直接贯穿到大坂城,威逼大同、山西等地。

    最后把阿巴泰给叫来,叮嘱他率领五万人入关,再纠结七万多的蒙古人随从征明。

    皇太极竟然桩桩件件给阿巴泰讲解行军作战方略之处,提到议和的问题。

    “我大军到了明境,你一定要遣使求和。

    就算他们答应,你就说我等奉命来征,只听君命。

    大明若是有和谈的想法,必须由崇祯发令派人向朕来谈,而你只能听皇帝的谕令班师,绝不可私自退兵。”

    】

    这是皇太极对与明朝议和所抱态度的最好自白。

    他反复提醒阿巴泰,大清朝目前根本不需要和明朝讲和。

    崇祯能不能控制住返回京师周遭的十万人马还是个问题呢。

    况且这也不仅仅是皇太极限制部将不要参予议和的问题,而是令他们以此作为搪塞之词,继续率兵前进。

    大清诸多将领连转达议和的任务都没有,有谁能相信清朝还想和平呢,不过是做做样子!

    崇祯以前想要稳定清廷派人议和,腾出更多时间来对付农民军。

    但现在攻守之势互换,变成皇太极嫌弃、搪塞崇祯了。

    同时把内大臣图尔格叫来叮嘱一番,作为阿巴泰的副将。

    (图尔格是清初开国五大臣之一钮祜禄·额亦都第八子,内大臣为正一品)

    图格尔参加过七次征明战事了,是一个老兵油子,这一次也是让他掌握方向,作为最佳辅助。

    此人在山西与锤匪对战的时候,也是拼死厮杀,不落下风,皇太极对他很是看重。

    此番抢掠北直隶,若是能与李自成详谈一二,那就暂缓抢掠山东。

    若是谈不拢,自是要以山东为目标,好好掳掠一番,以此来挽回我军的损失。

    图格尔表示知道了。

    此番出征虽然不像以前一样八旗子弟居多,但也囊括了满洲、汉军、蒙古八旗,二十四个固山额真各自率领一半的将士。

    此次出征的目的,还是消耗明朝的国力,掠取大批资财补贴大清,挽回被锤匪焚毁遭受的损失。

    同时也要增长麾下士卒的士气,让清军恢复到生机勃勃、万物进发的模样。

    绝不能因为锤匪的一次偷袭,就丧失了信念。

    你婆娘、金银、牛马都没了,继续去大明境内掳掠回来,不就啥都有了。

    孩子还可以再生!

    总之只要你们骑上战马,去抢掠明人,那一切都会有的。

    皇太极并不因为多次出征而放松战斗动员和宣布军纪。

    这次出征前,皇太极在清宁宫召见了出征的将领,向他们宣谕。

    总之就是说他作为大清的皇帝,命令你们统领大军去攻伐明国,绝非是朕喜欢黩武穷兵,而是屡次想要与大明修好,但是朱由检那个狗皇帝根本就不答应。

    如此执迷不悟破坏两国和平,朕才命令你们代替朕前去攻打。

    同时也像这些将领声明纪律,你们到了大明境内,遇到妇人、老弱都不要随意砍杀。

    对于被俘之人,也不要随意扒光了他们夺取衣服,更不要让他们妻离子散,也不要焚毁财物,浪费粮食之类的。

    总之咱们大清去了境内,主打的就是一个好人形象。

    上一次你们去了山东,某些人因为索要些许财物,就严刑拷打,这绝不是仁义之师,你们要引以为戒。

    皇太极这么说,也不无作用。

    一个是做为大清的宣传,可以借此笼络民心,使在明朝统治下处在水深火热痛苦中的百姓,或多或少对大清产生一点好的印象。

    如今八旗内有许多汉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